
< 屏東縣鄉土藝術館 >的前身即為邱氏<河南堂><忠實第>,位於屏東市與長治鄉界處 的中正國中旁,自光緒二十一年(1895) 興建至今,已有超過百年歷史,大正四年(1915) 經改建成為現今二堂、二橫的三合院型式,其造型優雅、雕飾精緻,深具本地傳統建築特色。 民國八十年間,因中正國中擴建校地,拆除周邊部份古宅,而忠實第亦在校區預定地之列,同樣面臨拆除的命運, […]
< 屏東縣鄉土藝術館 >的前身即為邱氏<河南堂><忠實第>,位於屏東市與長治鄉界處 的中正國中旁,自光緒二十一年(1895) 興建至今,已有超過百年歷史,大正四年(1915) 經改建成為現今二堂、二橫的三合院型式,其造型優雅、雕飾精緻,深具本地傳統建築特色。 民國八十年間,因中正國中擴建校地,拆除周邊部份古宅,而忠實第亦在校區預定地之列,同樣面臨拆除的命運, […]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其地名起源於墾成地之面積,以每五甲為一張犛計,意即有三十甲的耕地之處,故名為<六張犁>,於大正九年( 1920 )時市區改正改稱為<六家>。目前位於六家涵蓋了林家祠、問禮堂、新瓦屋及大夫第等歷史建築群的範圍, 已經核准規畫為<六家民俗公園> <六家民俗公園>內有幾棟古蹟、歷史建築構成一個完整客家聚 […]
< 曹謹 >是鳳山地區家喻戶曉的賢明知縣,不僅是一位愛民如己的賢吏,也是一位水利工程專家。曹謹在鳳山縣興水利,開圳鑿塘的事蹟,至今傳頌不絕。至今尚存之<曹公圳>即為其在任時所做之規劃 ….鳳山人士為了感念他 ,除設「曹公廟」之外, 尚有「曹公路」、「曹公國小」、「曹公里」等相關事物。 曹謹,出生時名瑾(中年後改為「謹」),生於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卒於道 […]
台灣<高速鐵路建設計畫>為我國政府首度推動採取民間投資參與的重大國家基礎建設,總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5,000億元,路線行經台灣西部14個縣市,77個鄉鎮,32個都市計畫區。整個工程施作主要包含土建工程、車站工程、軌道工程、基地工程及核心系統工程等項目。 台灣高速鐵路計畫由台北至高雄全線共設置十個車站,包括已完成之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左營等七站以及將來可能增設之苗栗、彰化 […]
<斗南> 原稱<他里霧>, 係平埔族的社名音譯而來,據荷蘭文獻記載,平埔族在雲林地方設有五社,其中<他里霧社>就是鎮內舊社里,<猴悶社>則是現在現鎮內將軍里溫厝角….<斗南>一地早自明鄭開台時就已開發,清領後漢人陸續移居此地,乾隆年間逐年市街。是雲林地方最早開發地方之一…. 或說斗南沒有老街, 其時於日治時期,因為 […]
明萬曆十年(1583),台灣巳陸續開發,閩籍移民在府城肇建天妃宮,是全台創立最早的媽祖廟。永曆十五年(1661)明寧靖王<朱術桂>入台,建府邸於大天后宮現址,居民稱之為<寧靖王府>,其後寧靖王殉難前,捨宅為廟,前祀海神聖母,後奉觀音大士,即為<東寧天妃宮>。 根據<重修臺灣府志> 記載:<天妃宮 在府治鎮北坊赤崁城南,康熙二十三年臺灣底定,神 […]
十七世紀初期,進入台灣的西班牙人,進入淡水後,在淡水河口邊的山丘上,興建<聖多明哥城> 爾後,擊退西班牙人的荷蘭人,接著又在該城城址附近重建一座更為堅固的城砦….<聖安東尼堡>因為這些外國人髮色偏紅,平埔族人大多稱之為紅毛番,其所居住的地方便被稱之為<紅毛城> 早期原住民多分不清西班牙人或荷蘭人, 多統稱之為<紅毛仔>今日台灣各地存在有許 […]
隨著經濟成長,位於台北市內的傳統建築幾乎已經被拆除殆盡。位於濱江公園內的<林安泰古厝>,即是一個經由拆遷而保留下來很好的例子,不但是觀光景點,也成為鄉土教學或先民在台北發展的重要見證。近年來,熱衷於尋訪全臺各地的古厝, 紀錄了許多影像, 卻似乎未對這間古厝仔細作過留影…… 多年前曾經前往, 當時僅著意於楹聯匾額, 並未執意要留下詳實的影像以至於資料庫內並未有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