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隆外木山海岸線的<濱海大道>,即沿著大武崙山崖腳下繞行, 昔日井水澳小漁村的漁民挑著魚貨沿著小路,翻越山崙到大武崙一帶市街販賣,然後再購買食品及日用品返回村莊……近來市府已開闢由情人湖下行至澳底的步道,加上由被整理出來的魚路古道, 形成一個完整的步道系統 今天我们從<澳仔底>漁港出發 沿著市府所開闢的石階步道上行 步道約以30度持續上登,先是盤腰而 […]
基隆外木山海岸線的<濱海大道>,即沿著大武崙山崖腳下繞行, 昔日井水澳小漁村的漁民挑著魚貨沿著小路,翻越山崙到大武崙一帶市街販賣,然後再購買食品及日用品返回村莊……近來市府已開闢由情人湖下行至澳底的步道,加上由被整理出來的魚路古道, 形成一個完整的步道系統 今天我们從<澳仔底>漁港出發 沿著市府所開闢的石階步道上行 步道約以30度持續上登,先是盤腰而 […]
戰後,國民政府於1945年接收臺灣,兩年後,二二八事件爆發。2月28日下午,大批憤怒群眾衝入位於公園中的<臺灣廣播公司>廳舍 (今二二八和平紀念館) 對外播音發出控訴,造成全臺抗議蜂起之後行政長官<陳儀>多次於電台向民眾喊話。與二二八事件的歷史關聯,成為將近五十年後改名的緣故 1996年2月28日,適逢豎立於新公園內的<二二八和平紀念碑>正式揭碑,以及基於歷史上 […]
<p style=”>日治時期,日本當局開始著手計畫闢建稍具規模的都市公園。起建於1899年,直到1908年初步落成的<臺北新公園>,成為臺灣第一個承襲歐洲風格的近代都市公園 (初期的公園範圍,僅為現今公園的南半段) 之所以命名為<新公園>,是因為該公園興建的時間,皆晚於臺北第一座大型公園<圓山公園>(1897)的緣故。 1913年,總督府執行 […]
<國立臺灣博物館> 簡稱<臺博館>,是台灣一座公立博物館,位於台北市中正區二二八和平公園北側。始建於日治時期,不但是臺灣歷史最久的博物館,其前身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光復後改稱為<臺灣省立博物館>,廢省後,升格為<國立臺灣博物館>,以展示臺灣的特有生物及原住民文化為主 <臺灣總督府>是日本在臺殖民統治的最高行政機關。1895 […]
介紹完日治時期五個州的州廳建築, 回過頭來介紹一下最重要的官廳建築 <臺灣總督府 >在政治戒嚴時期,別說進入參觀,即便走近,或是掏出照相機,總會有人制止或是目光如電,還好….這一些桎梏都已去除.現在不僅可以慢慢閒逛,仔細欣賞其建築之美,當然時間湊巧的話,進去參觀也是允許的 <台灣總督府>,設於1895年,是台灣日治時期的最高統治機關,其首長是台灣總督。 日治初期 […]
<李建興>者,基隆郡平溪庄人,少時習修漢文,設帳授徒,及事農耕, 大正五年(1916 )轉業炭礦,由工頭起家,以其卓越之才能, 逐建建立起地位,昭和五年乃舉家遷至於瑞芳設立<義方商行>,昭和九年(1934) 以來,承包<基隆炭礦>位在猴硐之<瑞芳三坑> 採運事業,組織瑞三炭礦 遂成為一方富紳…. 由於位於侯硐礦區開採日盛,人口逐建增加, […]
光緒廿一年(1895)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日治以後,設<瑞芳庄>隸屬<基隆郡>管轄。 <瑞芳庄>之興起 與金、煤礦之開採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相關就業人口幾佔全庄一半 . 臺灣光復,政府指派<李建興>為代理街長,後改<臺北縣瑞芳鎮>,復因礦業沒落,人口外流,己不復當年榮景。 根據臺灣兵備道<姚瑩>所撰之<臺北道里記&g […]
砲臺又稱為<億載金城> 位於台南市金城里,在台南安平附近,是台灣島第一座西式砲台, 因為牡丹社事件, 由<沈葆楨>奏准興建,開始於同治十三年( 1874), 至光緒二年(1876) 才建築完成 因位於羅列台江西岸的沙洲<二鯤身>上,故名為<二鯤身砲臺>,然而在清代時, 原名為<安平大砲臺> 根據<臺灣通史>中附錄<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