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萣區前身「茄萣鄉」,位於高雄市西北端, 東鄰湖內區、路竹區,西濱臺灣海峽,南接永安區, 北鄰臺南市南區, 為高雄市大岡山地區的成員之一。 由於該區與臺南市僅隔二仁溪,並與該市的灣裡隔溪相望, 故為臺南都會區的一部分,境內居民的求學與就業 皆與臺南市關係密切。 清代本區為鳳山縣與臺灣縣交界之處, 因二仁溪常更改入海處,導致縣界變更頻仍。 1920年本鄉轄區劃歸於高雄州岡山郡湖內庄, 1945年改制 […]
茄萣地區傳統民居 (01)
茄萣區位於高雄市的西北部,嘉南平原西南方,北隔 二仁溪和臺南市相望,行政區域南北狹長約6公里,由北往南 分有白砂崙、頂茄萣、下茄萣、崎漏(塭寮)四大聚落, 境內幾乎每處都與海洋及潟湖內海近在咫尺, 由潟湖興築起來的興達港是優良漁港, 與永安區的興達火力發電廠隔港嘴相望, 茄萣外海是絕佳魚場, 故有居民倚以近海捕魚維生, 區內東側則為海、淡水養殖魚塭重鎮。 清代本區為鳳山縣與臺灣縣交界之處, 因二仁 […]
湖內 海埔街道上的街屋建築
日治時期《台灣地名研究》的作者安倍明義用 「往昔這片地周圍有漫漫的湖水」來形容湖內, 而湖內的舊名稱就叫作「大湖」。 這裡的居民說湖內位於二仁溪的南岸, 從前是一大片的沼澤,上面遍佈著大小的湖泊與水窪, 因此稱作「大湖」。 大正9年(1920)廢里並聯區為庄,合原圍仔內區和大湖區為湖內庄, 此時劉厝與鄰近的海埔、公館、太爺、拔仔林、中厝、下厝等合併 成立海埔大字,隸屬於湖內庄管轄。 戰後,改湖內庄 […]
湖內 海山里 楊家古厝
攤開湖內的地圖,你會發現狹長形的湖內, 東有臺一線、西有臺十七線貫穿而過,因為這樣的交通 優勢,湖內從前就是南北往來的交通要點, 那裡有一條「湖街」(現今的民權路), 在清代是臺南府城與鳳山縣城之間重要的據點, 因為位居交通要道上,彼時車水馬龍、商業活動興盛, 街上客棧林立,販夫走卒都會在此歇一晚。 日治時期《台灣地名研究》的作者安倍明義用「往昔這片地 周圍有漫漫的湖水」來形容湖內,而湖內的舊名稱 […]
湖內 海山里 楊家洋樓
湖內區內共有14里,其中包括大湖里、田尾里、 湖內里、湖東里、(以上為大湖地區)、海埔里、海山里、 劉家里(以上為海埔地區)太爺里、公舘里、葉厝里(以上為 太爺地區)、文賢里、中賢里、 逸賢里(以上為文中逸賢地區) 及忠興里(以上為忠興地區)等。 目前除海埔里、海山里、劉家里及忠興里外, 均已經完成都市計畫使用分區的劃定。 海埔、海山、劉家等三里泛稱為海埔地區……. 日治初 […]
湖內 海埔基督長老教會 (舊址)
湖內區得名自境內的大湖與圍仔內兩大聚落, 前身「湖內鄉」,位於高雄市的西北方,北邊隔著二仁溪 與臺南市南區、仁德區相望,西側與茄萣區相鄰, 東邊與南邊緊貼路竹區。 明治42年(1909)12月,臺灣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 第7度調整地方行政區域,除將原有20廳廢和為12廳, 廳下仍置支廳外,其下再設區、里、庄三級地方行政體系, 其中新設的區為以前的一里或數里合併, 為日後鄉鎮範圍的雛形。 本區當時 […]
湖內 劉厝地區傳統民居 (02)
湖內區,得名自境內的大湖與圍仔內兩大聚落, 前身「湖內鄉」,位於高雄市的西北方,北邊隔著二仁溪 與臺南市南區、仁德區相望,西側與茄萣區相鄰, 東邊與南邊緊貼路竹區。 1920年前分屬台南廳阿公店支廳大湖區 (長治二圖里大湖庄、湖內庄、竹滬庄、後鄉庄) 與圍仔內區(文賢里之海埔庄、圍仔內庄、頂茄萣庄、崎漏庄) , 1920年地方改制後鄉庄改隸路竹庄, 其餘合併為一庄時,大湖與圍仔內兩地相持不下, 故 […]
湖內 劉厝地區傳統民居 (01)
湖內位於二仁溪的南岸,從前是一大片的沼澤, 上面遍佈著大小的湖泊與水窪,因此稱作「大湖」。 湖內區劉家里轄境,原係清康熙年間, 由於當時的月眉池庄劉氏分衍於南方海墘 所成之聚落, 在行政統屬上,清初屬於臺灣縣文賢里二圖的轄區, 至雍正元年(1722)始改隸鳳山縣文賢里。 日治時期明治42年(1909),原文賢里與茄萣庄合併成立 圍仔內區,本庄屬之; 大正9年(1920)廢里並聯區為庄,合原圍仔內區 […]
湖內 劉家里 義成商店
日治時期《台灣地名研究》的作者安倍明義用 「往昔這片地周圍有漫漫的湖水」來形容湖內, 而湖內的舊名稱就叫作「大湖」。 這裡的居民說湖內位於二仁溪的南岸, 從前是一大片的沼澤,上面遍佈著大小的湖泊與 水窪,因此稱作「大湖」。 湖內區劉家里轄境,原係清康熙年間,由於當時的月眉池庄 劉氏分衍於南方海墘所成之聚落,在行政統屬上,清初屬於臺灣縣 文賢里二圖的轄區,至雍正元年(1722)始改隸鳳山縣文賢里。 […]
湖內 劉家里 劉家古厝
湖內區位於本市的西北部,北以二仁溪與臺南市灣裡地區 及臺南市仁德區為界,西鄰茄萣區,東、南兩面則與路竹區接壤。 本區雖地近臺南市,但荷蘭時期是否有漢人入墾定居, 因文獻無證,難以確定。 明鄭入臺以後,漢人拓墾的腳步逐漸向南越過二仁溪, 本區乃成為當時的重要開墾地區之一, 首先有鄭氏軍中的一名王姓參軍,屯墾於本區東南境,名為參軍庄。 後以墾民日多,圍仔內、湖內等處也已陸續成庄,區境乃分別被編設 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