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住橋暨第二福住橋橋頭根據昭和6(1931)《臺灣日日新報》中記載:

「花港街的排水護岸工事竣工,福住橋十八日開通」。

由此可知福住橋建於昭和6(1931),雖然橋頭的橋名及竣工日期被人以水泥抹去,

不過仍留下部分的字形留存,在福住二號橋的橋頭北側橋頭柱上留下完整的「第二ふくすみはし」

日文草寫,相當地美觀,另外還可見竣工日期殘跡。

 

兩座古老的水泥小橋原本位於花蓮市溝仔尾南京街及成功街大排水溝交叉處,

兩橋橫越溝圳之上,造型典雅,外表覆以洗石子,由於歷年已久看起來頗有滄桑之感。




 

日治時期,日本人稱該地為福住通,

由於此地正好位於花蓮港驛後方,臨近臨港鐵路,吸引了不少流動人口聚集。

憑藉地利之便,當時福住通旅館、酒樓、茶室、戲院林立,吃喝嫖賭樣樣不缺,

因而使得福住通成為當時花蓮特種行業聚集之地。

 

 

橫跨八十幾載的福住橋暨第二福住橋,橋面採混凝土搭建而成,外表敷以洗石子,

即使稍有斑駁、裂損的情形,但因為呈現豐富的歷史、文化及藝術價值,是屬於花蓮市街

的公共排水建設、河川整治工程的重要構造物,

又因其鄰近水道與堤岸,保存狀況十分良好,結構完整,充分具有再利用的潛力。

102121日,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核可為縣定古蹟。

 

 

2013年八月,經建會同意花蓮縣府打造「日出香榭大道」,

但施工範圍與古蹟福住橋與第二福住橋重疊,縣政府因此將福住橋從古蹟,降級為歷史建築,

並以異位保存的方式將橋移位。

 

 

之後,花蓮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通過決議,

福住橋暨第二福住橋,暫時安置在花蓮市三角公園。

未來命運難卜…….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