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雄市、屏東縣區域於明鄭為萬年州及萬年縣、

清代為鳳山縣,主要行政中心在左營(今高雄市左營區)、

鳳山(今高雄市鳳山區)兩地,

日治時期因縱貫鐵路通車、高雄港築港等因素帶動高雄市之發展,

方於大正13年(1924)設市,成為高屏地區行政中心。

高雄設市後,高雄市役所(今高雄市政府)先設於哈瑪星

湊町(今高雄市鼓山區),後於昭和14年(1939)遷至鹽埕榮町

(今高雄市鹽埕區),民國81年再遷至苓雅區四維大樓迄今。

高雄市政府在鹽埕區一待就是53年,

這53年也是高雄市人口突破百萬,蛻變為南部首府的關鍵時期,

對高雄市發展極為重要,該建築也成為高雄市重要地標,

對高雄市民有深刻意義。

1992年後改設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更是台灣第一座城市型博物館,

仍為許多外地觀光客至高雄市必經之地,

此一建築見證了高雄市60多年來的變遷,

其興建及發展過程值得討論。

1920年,行政區域重劃,台灣劃分為五州二廳,

今日的高雄市及屏東縣、澎湖縣為高雄州,高雄州下轄九郡,

原打狗街屬於高雄郡。

而同時間也更換許多地名,打狗改為高雄,

打狗街也就成為高雄街,

高雄州廳及高雄郡役所均設在高雄街,

此時高雄街正式超越鳳山街,成為高雄州的行政中心。

但因州郡政府剛成立,尚未有新的辦公場所,

故先以1915年興建的打狗公館做為高雄州廳,

高雄郡役所則設於1917年新建的原打狗支廳,

兩者皆位於哈瑪星,可見高雄街及哈瑪星

已成為高雄州的行政中心。

昭和6年(1931)4月7日,高雄州廳正式遷移至前金(高雄地方

法院院址),高雄市發展邁入新局。

昭和7年(1932)10月10日高雄州告示190號公布「大高雄都市計畫」,

主要於鹽埕榮町、前金地區,此計畫中利用整治高雄川(今愛河)

所獲得的高雄川沿岸新生地,指定為為官公署用地,

供州廳及相關官署機關使用,讓此地區成為高雄州及高雄市的行政中心,

高雄市役所亦因此規劃搬遷至此區域。

新高雄市役所於1939年9月16日完工啟用,

位於大橋(今中正橋)畔榮町2丁目22番地及北野町5丁目

77與78番地,均為整治高雄川(今愛河)後的河川新生地,

由於面向今日中正四路的主建築屬於榮町,

一般人遂以榮町為市役所址。

其與之前完成之高雄州州廳、高雄州商工獎勵館,

並列為當時最能展現日本帝國氣勢之建築。

市役所之建築為日人大野米次郎設計,

由清水建設負責興建,於昭和13年(1938)開始施工,

1939年9月16日上午舉行啟用典禮,

高雄市役所的建築式樣是「帝冠式」建築,

此為日治後期所發展出來的新建築式樣…….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