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泉州(三八) 池店 李昭璜故居
池店,唐宋時稱「麟石」,因村子附近山上有巨石,故稱。 元稱「鳳池」,因村附近有一大湖泊,相傳曾有鳳來戲水,故稱之。 明宣德年間眾民在湖邊設店經貿,便取名池店。 李昭璜出生於清光緒前期(約1886年前後),晉江池店人,書名嘉瑞,幼年喪父。 原配仁里擔,菲律賓人,爲人賢惠(其兄曾任菲國防部長),兒子11人,女兒6人。 李昭璜自幼聰明樸實,母親含辛茹苦把他送進學堂讀書,期望把孩子培養成才,經 […]
池店,唐宋時稱「麟石」,因村子附近山上有巨石,故稱。 元稱「鳳池」,因村附近有一大湖泊,相傳曾有鳳來戲水,故稱之。 明宣德年間眾民在湖邊設店經貿,便取名池店。 李昭璜出生於清光緒前期(約1886年前後),晉江池店人,書名嘉瑞,幼年喪父。 原配仁里擔,菲律賓人,爲人賢惠(其兄曾任菲國防部長),兒子11人,女兒6人。 李昭璜自幼聰明樸實,母親含辛茹苦把他送進學堂讀書,期望把孩子培養成才,經 […]
鳳池即池店村,該地一望平川,良田千頃,得六里陂灌溉,水旱保收。 又有泉州通安海號稱十三省大路從村旁經過,有九十九溪可以通航。 元末邱、鄭、陳、歐陽諸姓在此聚居,鄭、邱皆為通商世家。 李氏繼鄭氏之後立足商界,以當地盛産的蔗糖運銷江浙,並購運棉花南來,供應晉江紡織市場, 發展成為閩南巨商,而該村亦以商業興盛而稱為池店。 晉江李姓以鳳池李為最大支派,現居池店鎮池店村李氏達 5600人,據 […]
池店,唐宋時稱「麟石」,因村子附近山上有巨石,故稱。元稱「鳳池」,因村附近有一大湖泊, 相傳曾有鳳來戲水,故稱。明宣德年間眾民在湖邊設店經貿,便取名池店。 村民大都為李姓。明代,李姓族人為缅懷其祖先偉業 ,曾在此建有鳳池李氏宗祠 , 又建有李英九落大厝 ,今稱之為— 李英故居。 龍岱(陳埭鎮洋埭村)、鳳池(池店鎮池店村)、山仔(羅山鎮山仔村)李氏,其始祖均為著公, 唐末隨 […]
距離聚寶街不遠的青龍巷,更呈現出一派比聚寶街還要濃厚的市井氣息。 青龍巷因青龍宮得名,自北向南延伸到優美的南環城河,在宋代就已經初具規模,自古繁華富庶。 相傳這裏是外國商人兌換貨幣的重要場所,也是商賈聚居之地,後長期經營典當業,稱得上是古城最早的金融街。 青龍巷與聚寶街,不僅是泉州城南街道的代表,更是整個海絲文化在泉州濃縮的精華。 作為曾經繁華的對外通商貿易港口,泉州在宋元時期吸引了大量的外國人居 […]
沿著中山南路走到底,來到南門,再沿著大路走到底,就是聚寶街。 如果是對泉州海絲曆史有些許了解的人,對這裏一定不會陌生。這裏曾經有“金青龍、銀聚寶”之稱, 是宋元時期泉州城最為繁華的地段,也是泉州海絲文化遺產中重要的遺存之一。 徜徉在聚寶街,你會與不時冒出的一座座古舊建築擦肩而過, 黃厚忠故居、門額上大字寫著1957的何宅、瓷磚依然色彩斑斕的蘇宅等等…… 駐足細品,這些建築上,匠心別具的燕尾 […]
后城旅遊文化街位於鯉城區塗門街與九一路之間的后城街,東接僑鄉小商品街,西聯百源路, 南與著名旅遊文化景點清真寺、關帝廟聯成一片。 后城巷位于泉州市舊城區東南部,從原中菜市場至宜春新村(兵馬司橋巷)。 據傳,宋代此處乃南門城墙后的一條小巷,故稱為后城巷。元代拓建新羅城時,巷随之拓寬,又名后城街。 因属舊境舖的三教铺,也曾以三教鋪為地名。 后城古街巷位于涂門街北側,巷两邊古民居鳞次 […]
中山路所在位置幾乎是古泉州的南北中軸, 因此老城區最有名的古街巷幾乎都分佈在它的周圍。 在中山北路,著名的古街巷有塗厝巷、驛內巷、君子巷、米倉巷等; 中山中路,則有奎章巷、通政巷、螺珠巷、花巷、下林巷、許厝埕、濟東巷、金魚巷、玉犀巷、 鎮撫巷、後巷、敷仁巷、承天巷、打錫巷、扶卿巷、一文巷、蘭橋巷、劍象巷; 南路有舶司庫巷、水門巷、厚德巷、許厝巷、惠存巷、僑光巷、南嶽後街、南平巷、指揮 […]
開元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686),傳說泉州巨富黃守恭夢見桑樹長出蓮花,遂舍桑園建寺,初名「蓮花寺」。 長壽元年(692)改「興教寺」,神龍元年(705)又改「龍興寺」。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詔天下諸州各建一寺,以年號為名,遂改稱開元寺。 乾寧四年(897)王審邽重建。南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被毀,尋重建。 元代賜名「大開元萬壽禪寺」。至正十七年(1357)又被毀。 明洪武二十二年(13 […]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九.城池志.子城》又載:子城環植刺桐,故曰桐城。 下羅城至(北宋)宣和二年(1120)始用磚石,則子城植桐可知。《縣誌.古跡》: 初築城時,植桐衢巷夾道有之,言初築指子城可知。 明.萬曆《泉州府志.卷四》: 子城,周圍三裏,為門四:東曰‘行春’,西曰‘肅清’,南曰‘崇陽’,北曰‘泉山’。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九.城池志.子城》載: 周圍三裏百六十步。為門四:東曰 […]
泉州崇福寺位于鲤城区崇福路,初名千佛庵,后改名崇勝寺、洪鐘寺、崇福寺, 與開元寺、承天寺并稱為泉州三大叢林,1982年被福建省政府定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護單位。 崇福寺是泉州少林寺廢后傳授少林武功的又一寺院。 重修后的大雄寶殿的風格保持明代规制,有應庚塔、千人鼎、大洪鍾等镇山三宝。 其中大洪鐘,鑄于明初,聲音宏亮,崇福晚鐘為昔日泉州八景之一。 崇福寺始建于北宋初年。《泉州府志》载: 崇福寺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