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碇地名的由來有二說,

一是此區昔日溪水深且急,小船可溯溪而上,但是停泊時必須繫石以碇泊,故稱石碇。

另一說是本區溪中到處石塊,碇置於溪谷,並為早期居民過河的墊腳石,有如舊式房屋

大門的石質門檻(閩南語稱戶碇),因而得名。


石碇是淡蘭古道重要的驛站,也是近百年來風靡世界的茶路起點,

在這依山傍水的小城,沿著蜿蜒溪流依山而建的吊腳樓與不見天的商店市集是這裡的特色,

在這水與綠造就的地靈人傑,除了廟宇香火鼎盛外,濔漫的茶香、豆腐以及桂花

的香味才是這裡獨享的氣味。



石碇位於石碇溪與烏塗溪的交會處,開發很早,昔日以種包種茶起家,

曾是坪林、雙溪、深坑一帶茶葉的集散地。

染布業與礦業也一度相當發達。

但自北宜公路通車後,石碇地位被坪林所取代,市街因而蕭條許多。

 

石碇老街是以石砌橋墩搭成的萬壽橋劃分東西。

西街發展較早,便是昔日的茶市街坊,房屋大半都是土角厝,高度甚高,

還有幾幢三層樓的老厝相連,集順廟為本地的信仰中心,

其廣場則是昔日的茶業市集所在。


東街以前是乞丐的住處,有乞丐寮之稱;

於日治時期時,在東街發現煤礦,礦業興起因而引來商機,商家和勞工紛紛湧入,

由於河岸腹地狹小,居民在溪側以柱架起房子,懸空而築,家戶相連,居中騎樓形同隧道。

坪林來石瀅,或是臺北要去坪林、宜蘭的都要經過這條街。

這裡特殊的 「吊腳樓」建築形式,是居民為解決腹地狹小所發展出來的。

在東街內形成特殊的內街稱為「不見天」,是昔日東街商家進行交易買賣的地點。


 

雖曾於日治時期被拆除少部分,不過大部分仍舊保留原貌。

目前東街人口比西街多,已逐漸取代昔日西街的地位,

成為石碇區最繁榮的地方……….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