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國小是1895年台灣日治後興建的第一所現代化國民教育小學,當時是由日本人伊澤修二
以總督府學務長身分創校於芝山岩,名為「芝山岩學堂」,
後來於1898年改名為「八芝蘭公學校」。
今日校內仍然擁有1916年完工的八芝蘭公學校講堂,
也就是現今學校的圖書館,
以及學校稱之為中山堂、
1930年代見證士林地區發展的公會堂建築。
士林國小建校至今已有122年歷史,校內的八芝蘭公學校講堂及公會堂蘊含豐富歷史價值、
在教育史上有重要意義,卻遲遲無文資身分,文資團體及校友近年向北市文化局提報,
日前文化局正式在文資會通過,將八芝蘭公講堂定為市定古蹟。
公會堂雖然外觀有貼上現代化的磁磚及做過內部結構改變,
但應有機會列冊。
當時日本人在台灣成立小學,最終目的是為了推行皇民化教育,於是有了專門為
日本人子弟設立的學校稱為「小學校」,而專門為「教化」台灣人而設立的則稱之為「公學校」。
1898年,這所專門給士林的臺灣子弟就讀的學校改校名為「八芝蘭公學校」,
在芝蘭一堡第一區區長陳景南等人出資下,
也曾借用慈諴宮的一部份作為八芝蘭公學校分教場。
該分教場從1904年4月啟用後,
運作到1904年12月八芝蘭公學校遷到今址為止。
現在在士林國小圖書館前的花廊前依舊保持完整的「八芝蘭公學校」
的校門石柱,即是這段歷史最好的見證。
大正十年(1920) 改稱士林公學校,
民國63年正式定名為「士林國民小學」。
今年1月18日,文資會再開會議,八芝蘭公學校講堂通過登錄市定古蹟、
定名為「原八芝蘭公學校講堂」,
「士林公會堂」則登錄為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