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古城泉州后城文化街内溝河兩側,擺满了古玩地攤,
許多泉州人都喜欢出没其間,對着令人眼花撩亂、分不清年代、分不清真假的瓷器字画及
其他古玩细细地品味、琢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泉州古玩市場在文化宫的榕園内就已初具规模,形成以古董、郵卡、錢幣等為主的集贸市场。
每逢星期天,榕園内臨時排開的小攤足足有三、四十攤。
随着收藏古玩者越來越多,販賣古玩的行業火紅起來,
泉州鄰县甚至远至福鼎、福安、漳浦的收藏愛好者也趕来加入行列。
由于文化宫市場的爆滿,政府决定规範舊貨市場,
后城文化街因其古香古色的建築以及地理條件便成了古玩市場的集散地。
后城是泉州老城區一條古街巷,舊稱三教輔,儒、道、釋三教并祀。
有人曾撰聯說 : 古城三教通文武,文化百源江古今,
說的正是后城的歷史……….
后城街也是茶館聚集的地方;
在鯉城區塗門街關帝廟後城,有一處古色古韻的古厝茶館,
旅行疲乏時,不妨來這裡喝喝茶。
古厝茶館旁后城112號古厝,第二進為兩層樓洋樓建築,
從巷內捲窗可窺見其內部格局及山牆精美的雕飾。
可惜,即便來到對街,也無法一窺其全貌………
另一家茶坊—綠野茶莊
位於后城136號。
後城92號,五進的張家大厝坐落於此,乍看之下,與其他古厝並無多大不同。
可不少老泉州人知道,這座古厝見證了泉州最早的茶莊之—
泉苑茶莊的興衰傳奇。
1828年,泉苑茶莊成立。
泉苑茶莊的創始人張白源(1789~1856)是同安縣西塘鄉人,於1813年到泉州城內賣茶,
初時肩挑販賣於街頭小巷,後來在胭脂巷口擺攤賣茶芯。
胭脂巷靠近塗門街頭,是泉州城內歷久不衰的鬧市,因此生意很好。
後來就在胭脂巷口租了店面,於清道光八年(1828)創辦泉苑茶莊。
其茶名之盛,甚至引來晚清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陳寶琛,獲贊茶中至尊。
1898年,陳寶琛推薦茶莊前往巴黎參加國際博覽會,一舉獲得銅獎。
而在抗戰時期,茶莊更是大量捐資抗日。
新中國成立後,茶莊響應號召,改制公私合營,泉苑品牌變更為玉女峰,
張氏家族的百年商業傳奇才落下了幕。
如今僅存的後城92號張家大厝,
稱為榕蓮古築,
見證百年泉苑茶莊的風風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