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余宅<下邳堂> 位於新埔往枋寮義民廟途中; 因背對著馬路, 且隔著竹叢 ,若非瞥見竹林間的燕尾,
一般都會呼馳而過, 而錯過這樣一棟可與天祿堂劉宅媲美之傳統民居…. 停車轉入巷內探訪, 儘管左落鵝間
屋脊已頹廢, 步口廊仍保持著極佳之情狀, 廳內保有擂金採繪名家<邱鎮邦>的作品, 值得造訪….
據《風俗通》載,余姓為 <由余之後,世居歙州,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吳興>。
春秋時,秦國有個臣醫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晉人,避亂於西戎。由余本來在西戎為官,
後奉命出使秦國,見秦穆公賢德大度,就留在秦國為臣。他為穆公謀劃征伐西戎,
使秦國成為西方霸主。他的後代子孫以其名字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余,同出一宗。
余氏最早的發祥地應在今陝西鳳翔至咸陽一帶。
大致上講,余姓于漢時遷入安徽的歙縣一帶,並落籍此地繁衍發展。
漢以後,余姓有不少遷居浙江、江蘇、江西等地。魏晉南北朝時,已成為新安郡一帶的望族。
復因北方戰亂,南遷不可避免,部分余姓族人遷入湖南、湖北。
唐代以後,余姓迅速壯大起來,並形成東南一帶兩處望族。
余姓遷入福建、廣東等地,始于唐末宋時。
明清之際,余姓不僅已遍佈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余姓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余氏先人由福建移台,始於清初。
這支余氏先人由福建移台,是由北方南遷來的。
其先祖於宋時久居於下邳的黃河之南,以後南遷入閩,移居安溪縣長埔鄉來蘇裏,
後代子孫于清時渡海入台,成為臺灣的余氏先祖。
余宅<下邳堂> 目前仍為私人公廳, 雖不拒絕參訪, 到訪之人倒也不多….
由於所能搜取的資料闕如, 無法詳盡引薦。
資料記載余宅廳內之彩繪由其執行, 深具藝術價值。
按: 邱鎮邦 (1894 – 1937),彩繪師,粵東大埔人。
1920年代活躍於桃竹苗一帶,受聘為北埔姜氏宗祠(1922)彩繪。
他為求好心切,特回鄉邀父親<邱玉坡>來畫主要部分。現存作品尚有八德三元宮(1925)、
竹北枋寮余宅下邳堂(1927)、大溪李騰芳舉人宅、獅頭山靈霞洞(1932)、海會庵、
員樹林齋明寺。
其後在關西羅宅工作時自鷹架摔落而亡。子邱有連(1914年生)承繼其業。
邱氏三代的作品皆構圖嚴謹,既複雜且細緻,軟硬團皆佳,尤以螭虎軟團功夫為佳,線條
流暢,設色淡雅,但深沉穩重自成一格,蓋多建民宅、佛寺,自然以青、黑二色為主。
由於未穫住戶同意,未能進入廳內觀看,算是一憾事….
步口廊斗拱及雀替之雕工精細; 其上的彩繪是否即為邱氏之擂金畫?
依相關資料顯示, 余宅與當地望族劉氏,林氏均有姻親關係
對於<下邳堂>,仍然極其低調,有如遁隱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