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竹東鎮康樂街68巷,大同國小正門對面衖堂裡,遍植蒼松,優雅有致的「蕭如松藝術園區」,
園區是以蕭如松老師的故居為中心,涵蓋週遭四幢日式建築,目前由文化局委由竹東著名的藝術中心
<名冠藝術館> 管理,作為藝文交流及餐飲空間,以期成就推動台灣生活美學為重鎮的地方文化館….

園區內以數棟日式建築形成一個具有東洋風味的藝術場域, 其中A棟為蕭老師故居「故松居」,為文物
展示館;B棟「松畫廬」為蕭老師複製畫及真跡作品展示場所;C棟「松和廬」及D棟「松香廬」則作為
藝文交流及餐飲空間,
E棟「松言堂」則規劃為文藝沙龍及會議空間…

未整建前的蕭如松藝術園區,原為藝術家暨曾經任教於竹東高中的蕭如松老師的故居,
這幢日式建築,是他生活起居與儲放畫具、作品的空間;蕭如松老師為台灣美術史上的傳奇人物,
獲獎無數,桃李滿天下,新竹縣文化局將故居改建為藝術園區,主要為延續竹東人對蕭老師共同
的記憶,並將永續傳承蕭老師堅持藝術創作的不懈精神。


蕭如松
 (1922-1992)  小檔案

1922‧九月廿日出生於臺北萬華
1935. 南門尋常小學校畢業後

1939‧就讀台北市立第一中學校入選第五屆臺陽美展

1940‧考取臺北第二師範

1941‧參加第七屆臺陽美展

1945‧新竹縣竹東鎮竹東國小任教

1949‧與陳翠霞女士結婚

1950‧參加第五屆省展

1954~1985參加歷屆省展臺陽青雲美展評委

1992‧四月十四日上午七時,心肌梗塞病逝

蕭如松(1922-1992),新竹北埔人,1942年畢業於新竹師範學校,1950年起定居於園區現址,
任教新竹地區國中小及竹東高中等四十餘年,是台灣美術史上第二代重要的水彩畫家之一。

學生時期師承 <鹽月桃甫>、<有川武夫>及<李澤藩>等先生,或因受日式教育,生活作風嚴謹,
每日必定五時起床
。復因上課認真、嚴謹,課堂氣氛讓許多老師及學生印象深刻,更因其藝術
成就優異,而有「優秀的美育運動家」、「新竹縣之美的詮釋者」等稱號。

蕭如松並沒有受到多少師長的教導與提攜,也不曾到日本的美術專門學校深造,數十年閉居新竹
的漫長自修過程,只能從身邊有限的美術書籍或相關資料獲得養分,不斷努力觀察大自然四季晨
昏的變化,隨時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然後一點一滴累積、修正、實驗出屬於自己的獨創畫風,

就這一點而言,或許可以解釋為何他會以同一個取景,畫出好幾張類似的作品。
就蕭如松藝術學習與發展歷程來看,這位默默創作、一生未曾出國的畫者,
的確是位深耕台灣藝土的傑出藝術家。

蕭如松與同輩藝術家相比,畫風的確充滿了創新的概念,他自己曾說:「我的畫就是現代畫」、
「靜物畫總是用暗的背景來襯托亮的主題,反過來不行嗎?」



過人的構圖天分與驚人的用色技巧,但從未停止閱讀、研究、吸收西洋美術的觀念;
不斷自修苦學揣摩印象、立體、野獸等藝術作品,並融合傳統東方書法的線條與筆觸,
創出獨樹一格的繪畫風格。



1992 年蕭如松老師去世,其故居長期呈現無人管理狀態,十數年的閒置、荒廢,歷史處所
儼然成為廢墟,令人惋惜!新竹文化局一向視文化資產的保存為職志,有鑑於蕭老師一生在藝術
及教育的貢獻卓著,足以為國人之楷模與表率

 

新竹縣文化局一直以來都很積極地進行蕭如松藝術園區」的規劃現今已將故居空間改造復活
,並將週遭的舊宿舍整建,附加其藝文性質功能,如:藝術作品的展示、藝文活動交流的地點、
藝文研討講座舉辦、民眾的藝文休憩空間等…

未來,園區不僅可結合鄰近地區之歷史建物、形象商圈、文化館舍及相關遊憩景點,
更可發展成為竹東地區完整之文化休閒遊憩網絡,並進一步形成新竹縣文化生活地圖的連結。

透過蕭如松老師故居及周邊建物,以再生利用之方式加以保存修復。
同時,借助民間的力量與公部門的結合,共同經營管理,以餐飲、咖啡、品茗的方式與歷史
建築的共構,讓更多人來此參與、使用,使園區成為地方上的一個文化景點與特色。

國道1->下新竹交流道->122縣道(光復路一段)->
往竹東方向->光復路一段接中興路四段->
中興路一段接長春路三段->東寧路三段右轉->
大同路左轉->榮樂街右轉直走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