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竹縣關西鎮的<東安古橋>, 又稱為<彩鳳橋>,興建於日治時期的昭和二年(1927),
古橋的特色就是建材取自當地著名的方解石,因此每一塊都有相異的色澤紋理,是關西地區最具有
歷史文化與典雅外觀的罕見五拱橋。古橋下的牛欄河經過整治後,成為風景優美的親水公園…..

關西舊地名「鹹菜硼」在嘉慶道光年間就已被人習慣稱呼。
何以稱為「鹹菜硼」?後人考據地名由來,有幾種說法:
一是衛壽宗於道光三十年將此區開創完成後,將「新興莊」改名為「鹹菜硼」是因為此地居於
河谷盆地平原,而且物庶豐饒,如探手甕中挾取鹹菜一般隨手取得,故有此名。


又有一種說法是因為鳥嘴山山形尖如鳳嘴,常有彩霞聚集,好像鳳嘴啣咬著一樣,所以稱此地為
啣彩鳳」,不過此名可能是文人雅客穿鑿附會美化而成,一般人很少這樣稱呼。

總之,跟鹹菜是比較有關….

日治之後,「鹹菜」經日人改寫成「咸菜」後, 其日語發音與日本「關西」地方發音相同,
因此改稱為「關西」,光復後沿用至今。



關西地區的開發,依據可信史實所載可溯及清朝雍正年間客籍人<吳卓耀>之入墾。
不過當時本地還是未歸化於清政府的原住民(平埔)頻繁區域,由於入墾漢人稀少,尚未造成威脅,
因而相互扶助各取所需和平相處,直到乾隆初葉陸續遷來移民,逐漸形成新開發的聚落。

牛欄河」是新竹縣鳳山溪上游支流, 發源於龍潭縣的高平村。
日治時期,在仁安里鹹菜硼橋附近,因牧童集中在此放牛戲水、吃草而得名「牛欄河」,
事實上「牛欄河」指的是地名和地籍段號,水渠應叫「牛欄河圳」。

東安古橋原本只是一座木造便橋,每當山洪爆發時便被沖毀,交通也隨之中斷。
地方人士因而倡議建橋,由當地仕紳聘請日本技師設計,再雇工至錦山地區採集紋理細緻的石塊
,以人力搬運至現場,交由當地知名的石匠<李鎮> 帶隊砌築。



興建於昭和二年(1927),是關西僅存的的石橋,也是少數仿日本皇居二重橋興建而至今完好者。



東安古橋主結構是用石頭的錐度張力堆起來的。由舊橋石拱處可隱約了解當時建造之初, 係採用
竹子組成拱型之支架(如現今之模板) , 再依序排置石塊, 並於其間隙中填滿河沙,蚵殼灰,糯米漿
拌合而成的膠結材料,完工後才撤去竹架….

東安橋,為一座五孔拱形石橋,造型十分優美,橋身亦非常堅固耐用,經過六十餘寒暑的人來
車往,依然完好如昔。

為了交通需要,近年又在舊橋旁仿其造型,另外築了一座新橋…
新舊橋並列,從上下游各可看見其不同之風貌……對建築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比較其工法差異

古橋下的牛欄河經過整治後,成為風景優美的親水公園,河岸兩旁柳樹成蔭,河中還有魚、蝦與蛤
,走在岸邊微風吹拂,是假日散步戲水的好去處!
只是今日到訪,惠風和暢,卻除一己之外, 已竟別無旁人?

圳水也不甚清澈

是天氣太熱的關係吧?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