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新>北埔富商,明治三十四年(1901)出生,民國71年(1982)歿。 畢業於台北國語學校(台北師範
學校前身),曾於日本東京明治大學就讀,擔任過由日治時期的 <竹東茶葉株式會社> 董事長。

姜阿新故宅位於北埔老街 ,和金廣福  , 天水堂以及慈天宮接鄰,是一座外觀具有巴洛克風格的宅第。


光復後,姜阿新成立<永光股份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以紅茶外銷為主,主要銷往香港的怡和洋行
及日本三井株式會社,同時兼作綠茶與膨風茶;後來膨風茶泛稱為東方美人茶,成為北埔特有名產之一。


姜阿新除了事業意氣風發,政治上亦有斬獲,民國四十年(1951) 曾擔任台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
其後,亦曾接任新竹客運董事長。


該宅乃為了禮賓及休閒而建,於民國三十五年動工,民國三十八年竣工,耗時三年餘完成…..

當時姜阿新的製茶事業如日中天,客戶遠及日本、英國,因而興建一棟豪宅,既可接待外國賓客,
又可做為舒適的住宅。

建築設計參考自台北大稻埕與新竹地區之和洋建築風格,為一棟仿巴洛克的洋式風格豪宅

外觀主體簡潔大方,內部木作精雕細琢,益顯得該宅第之豪華氣派與典雅不凡


 

姜阿新本來要委託台北的建築師設計宅第,但獲悉族中有建築師,遂改由堂姪<彭玉理>負責。

據說該宅第設計時,係先依據姜阿新的意見,繪製平面圖;再一邊興築一邊修改,逐步完成現有式樣。
為了接待外國客戶,希望宅第兼具時髦與豪華的特色,還特地前往台北參酌飯店的建築和裝潢樣式。

彭玉理認為,居家與飯店的裝潢方式不同,必須加以區別。姜阿新欣然同意。
彭玉理遂參照日本建築雜誌,以及台北和新竹等地區的房屋範例,構思姜阿新宅第的獨特風格,
多方權衡下,最後終於採取洋式建築格局,即所謂的巴洛克式的建築。

姜阿新故宅的空間設計以寬敞、舒適為主,迴廊式隔間設計,具有雙重空間的特色。

故宅改良自洋房樣式,屋頂係四落水斜屋面,以人字形屋架構成,上釘屋頂板覆蓋文化瓦,
宅第以鋼筋混擬土及加強磚造為主體,外牆用洗石子雕花裝飾,房子四周則設置天溝落水管。



原先的構想是使用石材興建,惟因運來的石材是石質鬆軟的北投奇里岸石,無法成為宅第的主體。
後來這批石材成了部份基石和圍牆的材料,也因此,宅第內部裝潢變成以原木為主的風格。
當時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落幕,物資相當缺乏,因為姜阿新本身擁有製材所,木材供應不虞缺乏,
遂能滿足精選紋質俱佳木材的需求。

故宅完成後,由於姜夫人熱愛園藝,宅前廣植各類花木,包括蘭嶼龍眼、扁柏、大蘇鐵、柿子、
櫻花、尤加利、蘋婆、荔枝、芒果、鳳凰木…等等。



形成一片綠意盎然的庭院….


為保存與發揚客家文化,目前是由「金廣福文教基金會」所租用和負責日常維護工作

該基金會曾於民國八十四年加以修繕,以讓這座洋樓的動人風貌能再現世人眼前

另又於民國九十年時,經新竹縣政府審評通過,成為北埔聚落之<縣定古蹟>…..

( 參觀內部必須連絡文教基金會預約申請 )

而這一棟豪邸, 也成為老街上最顯著的地標

另一棟名流故居是位於公園街的< 鄧南光影像紀念館 >

<鄧南光> 本名鄧騰輝,明治四十年(西元1907年)生於北埔,曾創辦台灣攝影文化協會,
一生行腳紀錄,替台灣及北埔的歷史留下非常珍貴的資產。

此宅原為<新姜> 家族下<鄧世源> 醫師之< 柑園醫院>

北埔「新姜」家族,到目前為止,就有五人曾經擔任北埔鄉長(姜瑞昌、姜瑞金、鄧騰釬、
姜煥蔚 與姜炫鏢);這個家族還出了三位校長(姜瑞鵬、姜炫達、姜翠香),以及多位醫生,

(按: 鄧南光為 姜滿堂長子<鄧瑞坤>(從母姓)的三子, 鄧世源醫師為姜滿堂的曾孫 )

根據資料,此宅興建較姜阿新更早,實為北埔第一棟的洋樓

現規劃為< 鄧南光影像紀念館 >, 是北埔一處文化展覽館…..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