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筆名佑任,騷心,大風,半哭半笑樓主,晚年號髯翁,太平老人….出生於陜西三原一個農民家庭,不滿兩歲,母病逝,父親在四川謀生,由伯母房氏撫養…少年先後求學於私塾,宏道書院,及關中書院等,十七歲時參加歲考,登榜首中秀才 1898年獲陜西學政<葉爾愷>賞識,譽為<西北奇才>,1900年就讀陜西中學堂是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筆名佑任,騷心,大風,半哭半笑樓主,晚年號髯翁,太平老人….出生於陜西三原一個農民家庭,不滿兩歲,母病逝,父親在四川謀生,由伯母房氏撫養…少年先後求學於私塾,宏道書院,及關中書院等,十七歲時參加歲考,登榜首中秀才 1898年獲陜西學政<葉爾愷>賞識,譽為<西北奇才>,1900年就讀陜西中學堂是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
結束漁翁島燈塔及砲臺的參訪,回馬公的途中,順道轉入了<二崁聚落>其實,與二崁類似的聚落非常之多,如中屯,城前,瓦瑤,鎮海,通梁,望安及風櫃尾等處都有但這算是最多遊客前往之處…..除漫步於老古石屋巷弄間的清閒,這有一絕美的<陳氏古厝> 二崁村民始祖<陳延益>先生,約於明朝萬曆末年從金門夏興(原名下坑)渡海來澎,先在大池角(現在大池村)登岸後,東遷竹灣龜 […]
<員林神社>建於昭和6年(1931),原為無格社,昭和17年(1942)列格為鄉社,是日治時期員林郡的神社之一。員林神社的祀神有造化三神(大國魂命、少彥名命、大己貴命)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現周邊以闢為<百果山中山公園>, 綠樹濃蔭下,仍可找尋些蛛絲….. <員林神社>原有三道鳥居,由參拜道通往本殿,神社參拜道上的鳥居,已改為牌坊造型。 參拜道兩旁仍保 […]
<臺中市役所>興建於明治44年(1911)為仿歐式建築,是台中地區鋼筋混凝土建築的嚆矢。日治時期原為<台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事務所>,後來作為<臺中市役所>,為台中市的行政官署。位於民權路與市府路交叉口……之前作為<臺中市政府交通旅遊局> ,現則定位為<臺中故事館> 市役所所在位置在於舊東大墩街南邊。附近以公有建築( […]
就在太保市內<王氏家廟>左邊,<福濟宮>是臺灣少數奉祀七星娘娘的廟宇據聞此廟求姻緣非常靈驗,每年農曆七月初七 (七娘媽 聖誕千秋) 是地方上的盛事本對於新築之廟宇興趣不太,主要因王得祿而來,遂順便進入一探….. 還是頗有看頭的 <福濟宮>是太保地區民眾信仰寄託的一個中心,正殿主要供奉主管保護小孩的<七星娘娘>,即一般俗稱的< […]
<王得祿>(1770-1842),字百遒,號玉峰,先世居于江西南城,曾祖父以千總隨征<朱一貴>,陣歿鳳山,賜恩騎尉,遂遷至諸羅溝尾庄(今太保)…. 年十五以武生歷官水師副將.後平海寇<蔡牽>之亂,累陞至福建水師提督,加太子少保銜…..是為臺灣人中官位最高者…. <臺灣通志 名將傳>中有傳: <王得祿,號玉 […]
<頂石閣砲臺>位於基隆港東岸大沙灣山丘上,現正濱國中的位置,頂石閣名為何來,根據清姚錫光所撰<東方兵事紀略 臺灣篇上>記載為<頂石角>為劉銘傳於清法戰爭後,所建新式砲臺之一 ………..今天且來探訪此一神秘的砲臺 砲臺位於基隆中正區,祥豐街及中正路所包繞的長條型山丘南端,海拔73公尺處,此處砲臺可與對岸之<仙洞砲臺> […]
人稱<民雄鬼屋>的<劉家洋樓>位於民雄義橋,在中式傳統庭院建築格局之中,又帶有巴洛克建築的風味,在當時也是名門顯貴的象徵….古厝在劉家後代子族相繼地遷出之後,年久失修致庭院雜草叢生,樹影相疊盤據交錯,<鬼屋>之名不逕而走。 建於大正十八年(1929) 的劉家洋樓的主人,就是曾擔任民雄溪口庄庄長的<劉容如>,洋樓為融合閩、洋式建築的巴洛克式 […]
清法戰爭和議之後,劉銘傳深感澎湖一島,不僅左右閩臺,也是南北洋的關鍵,必須勁旅固守,以濟緩急。光緒十一年(1885)派曾守吳淞海口砲臺的提督<吳宏洛>前往勘察,光緒十二年(1886)動工興建扼守澎湖的四座砲臺,其中包括西嶼的東,西砲臺。 根據<澎湖廳志>記載;<…海口原有砲臺,光緒十三年春正月,總兵吳宏洛拆建西嶼東,西兩砲臺…其金龜頭,大城北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