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園>是基隆顏家<顏雲年>在大正七年(1918)向即將返日的<木村久太郎>,買下其別墅庭園<木村御殿>,由<顏國年>取名為<陋園>。當時是日本官方與台灣民間菁英的交流場所,又因顏家創辦詩社,成為文人雅士雲集的場所….. <顏雲年>(1874-1923)名燦慶,字雲年,以字行,自號吟龍,晚年署名< […]
文澳 城隍廟 文石書院
<文澳>舊名<暗澳>,位於澎湖馬公市區東北,清代時為<文澳社>為舊時廳治及文石書院所在,,,康熙五十六年, 總督<覺羅滿保>,巡撫<陳璸>在<媽宮澳>建澎湖新城之前,為澎湖最早開發之處,,,,,至今仍留有古風 根據<澎湖廳志>記載:<暗澳, 明嘉靖間,都督俞大猷逐海寇林道乾時,留兵守澎,築城於此,,,,,&g […]
日治寺院(二) 臨濟護國禪寺
<臨濟護國禪寺>始建於1900年,完工於1911年,翌年舉行落成安座大典;為台灣日治時期初期,日本僧人<得庵玄秀>禪師所建。當時受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之邀來臺弘法佈教,是台灣唯一冠以護國之名的佛寺…… <臨濟護國禪寺>原屬於佛教禪宗的分支<臨濟宗妙心寺派>,山號<鎮南山>,為日本佛教於台灣宣教的 […]
義重町 光尊寺 — 極樂寺
<極樂寺>是座結合文化、藝術、社教、弘法等傳統與現代結合的道場。 極樂寺<大雄寶殿>外觀巍峨莊嚴,而入口處右側花圃內石觀音像與山門的微笑彌勒佛像,常見絡繹不絕信徒或過路民眾合十參拜…….. 昭和六年(1931)時,日人積極建設市區東郊,乃積極整治<田寮港河>為運河,並遷設基隆警察署、臺灣總督府立基隆醫院、市立港東醫院、臺灣肥料株式會社、 […]
神社遺跡(三) 基隆神社
<基隆神社>又稱為<基隆金刀比羅社>,是保護航海人的神社,位於基隆東岸的<小基隆山>腰上,鎮座於明治45年(1912),昭和十一年升格縣社,,,光復後已改為忠烈祠,,,,儘管如此,環視四周及前後,仍可建昔日規模及遺跡 日治時期於基隆街建有<基隆神社>,其前身為明治45(1912)年3月9日鎮座的<基隆金刀比羅社>,原祀大物主命及崇德天皇, […]
砲臺巡禮(五) 大武崙砲臺
<大武崙砲臺>位於基隆港東岸之<大武崙>山上,控制著<外木山>一帶海面,,,,創建年代應於清代,唯目前所存應為日治時代修建結果,,,應係1901-1902年間修建,光復後國軍亦曾駐守,近年也開放,,,(鄰近之木山砲臺仍管制中) <大武崙砲臺>與<二沙灣砲臺>(海門天險)因較有被推介,多為遊人所知,然若仔細觀察方位,似可發現砲口並非面對海面 […]
橋頭 臺灣糖業博物館
高雄糖廠舊稱<橋仔頭糖廠>,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機械式製糖工廠,創建至今已有百年歷史,被列為縣定古蹟,製糖廠、社宅等昔日古物保存完好,沿襲自日據時代的兩座事務所不但具有歷史意義,外觀面貌也是一絕….. 高雄糖廠除了相當重視糖業文史的保存外,當地縣政府並不定時在糖廠內舉辦藝文活動,廠區內留進駐一批藝術工作者,他們留下部份作品與糖廠景物融為一體,成為最佳的裝置藝術。糖廠亦有行駛觀 […]
萬華 剝皮寮老街 歷史街區
位於萬華老松國小南側之<剝皮寮老街>,最近已整修完成,重新活化,,這條老街,同時橫跨了清代,日據及光復後三個時代的洗禮,造就了多元共生的文化特質,也形成特殊的街區景觀,,,, <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老松國小南側,被康定路,廣州街,及昆明街所包圍的街廓裡,從歷史翻騰中一路走來,是臺北市內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 清代中期,此處稱為<福地菁街>街尾即是清代艋舺營的 […]
日治官廳(三) 臺中州廳
光緒十三年(1888) 臺灣建省,選定於彰化縣橋孜圖地方建立省城,十五年起工,十七年二月略成,周六百五十丈,,,,,銘傳一去,其事遂止,,,,,日治後,1901年改置臺中廳,城牆悉為拆除,,,,1920年改制,設臺中州,遂有<臺中州廳> 光緒甲午戰後(1895),日本據有臺灣,初期改府為縣,1897年改六縣三廳,後又廢縣設廳,至大正九年(1920) 實施地方制度改正,廢廳設州,州下設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