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區原是平埔族西拉雅族新港社的遷徙地之一。 日治時期1901年,山上隸屬臺南廳大目降支廳。 1920年,實施臺灣地方改制,設山上庄屬臺南州新化郡。 山上庄轄山上、大社、潭頂、牛稠埔、北勢洲等5個大字。 戰後1946年改為山上鄉,屬臺南縣; 7月1日,將原屬該鄉的潭頂、大社兩村劃出併入新市鄉(今新市區), 並將原屬左鎮鄉(今左鎮區)平和村的一小部分劃入改為「平陽村」。 2010年12月25日,配合 […]
山上 苦瓜寮 朝天宮
苦瓜寮的名稱由來,據說是過去先民許姓家族 捐地給朝天宮建廟,為感謝與紀念,且當時先民搭有 苦瓜棚種植苦瓜,而名「苦瓜寮」。 最初當地先民搭建草寮供奉土地公,之後在乾隆初年 加入神明會供奉天上聖母。 清嘉慶三年(1798)建立「聖母廟」,並從祀玄天上帝。 同治元年(1862)整修,並自赤山龍湖巖迎來觀音佛祖與 天上聖母(三媽)。光緒十九年(1893年)再修。 日治時期,該廟在大正十年(1921)重建 […]
台南山上花園 水道博物館 (下)
為了提供潔淨民生用水,改善衛生環境,1897年 臺灣總督府衛生工程顧問威廉巴爾頓(W.K. Burton) 與其學生兼助手濱野彌四郎進行臺南地區的水源、 水質的調查,於1912年開始建設臺南水道, 以重力排水方式,提供臺南市區民生用水, 工期共歷時10年,於1922年完工使用; 1982年因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與潭頂淨水廠陸續完成 而功成身退,見證日治時期 衛生工程現代化的發展歷程。 威廉•京恩蒙 […]
台南山上花園 水道博物館 (上)
為了提供潔淨民生用水,改善衛生環境,1897年 臺灣總督府衛生工程顧問威廉巴爾頓(W.K. Burton) 與其學生兼助手濱野彌四郎進行臺南地區的水源、 水質的調查,於1912年開始建設臺南水道, 以重力排水方式,提供臺南市區民生用水, 工期共歷時10年,於1922年完工使用; 1982年因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與潭頂淨水廠 陸續完成而功成身退,見證日治時期衛生工程 現代化的發展歷程。 整體之建築與 […]
玉井 街路隨拍 (01)
玉井區,舊稱「大武壠」、「噍吧哖」,前身「玉井鄉」, 位於臺南市東部山區的玉井盆地內,居台20線(南橫公路)、 台3線(內山公路)與台84線(北門玉井線)三省道交會處, 鄰近曾文溪,是臺南市東部山區的 最大城鎮暨農特產集散區域中心, 玉井原是大武壠族(又稱大滿族)所屬噍吧哖等社的居地。 明鄭時期,住在大目降(今新化區)一帶的西拉雅族因受 漢人侵擾而遷居並佔據此地, 迫使大滿族人往臺南白河與高雄內門 […]
玉井 竹圍 江家古厝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玉井的竹圍也有一處 規模龐大的江家聚落。 聚落裡的老屋雖然部分已嚴重毀損, 然而多數的屋脊、樑柱等建築結構依然保留完整, 傳統的建築格局與形式在聚落裡面隨處可見。 除了獨特的建築形式之外, 竹圍的江家古厝還保留著戰火的摧殘, 遺留著被火焚燒的痕跡。 在聚落入口前的解說牌寫著: 「1915年8月6日攻進虎頭山下的竹圍庄,展開全面的 大屠殺,竹圍庄全庄有三百棟民宅遭日軍焚毀,如今尚保存 […]
楠西 鹿陶洋 江家古厝
鹿陶洋江家聚落,為台南市楠西區鹿陶洋的聚落建築群, 是全臺最大的的閩南式大型傳統農村聚落,佔地3.5公頃, 目前仍保存的相當完整。 江家祖先12世江如南與其家族攜帶東峰大帝(江寬山) 香火及卜杯一付,清康熙60年(1721)自福建漳州 詔安縣遷移至鹿陶洋, 傳承至今24代,現今有20餘戶居住於此,保留 宋江陣、吃公、入丁、祭祀、宗親會等傳統活動。 鹿陶洋江家聚落位置是祖先依風水觀念興建, 東方有「 […]
楠西 獵鷹尖 一線天 (下)
楠西區位於臺南市東部,前身「楠西鄉」,北臨東山區、嘉義縣大埔鄉,東鄰南化區,西鄰六甲區、大內區,南接玉井區。 地處阿里山山脈尾稜地帶,四面環山,中央為大武壟盆地,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產業以農業及觀光業為主。 獵鷹尖為台南三大自然奇景之一,獵鷹尖是一顆巨岩,聳立於山巔之上,從步道的角度欣賞並不像獵鷹,反而像一隻巨型狒狒,亦或是獅子、貓咪,趴伏的巨龜,景觀非常特殊。 巨岩底部的裂縫深達數十公尺即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