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南七股㇐帶於清朝時期為台江內海的㇐部分,隨著台江內海陸化,而與七股東部陸地相連形成㇐氣,有人西進此處合股在此開墾築寮,逐漸形成聚落。 「七股」以前亦稱「菅仔埔」,「菅仔埔」之名僅見於連雅堂《臺臺江為安平鎮之內海,則今之魚塭。道光二年,夏秋淫雨,兼旬不霽,曾文、灣裏各溪之水,淜漲而出,塗泥歸虛,積為平陸,而滄海變為桑田矣。安平鎮之左鯤身,右為菅仔埔,其西則鹿耳門,風濤噴薄,夙稱天險。 《通史》除了 […]
七股 後港鹽警派出所
七股區之命名,據傳三百六十年前由中國福建省來台之居民 七人共同墾殖一漁塭,名為七股塭,後隨沿稱為七股, 日治時期為七股庄。 二戰後改稱為七股鄉,原轄域擴及曾文溪南岸的安南區土城仔和 青草崙兩地,民國三十五年安南區始歸台南市, 99年12月25日縣市合併後再改稱七股區。 本區遠在三百多年前係一荒野,住民祖籍都是福建漳洲及泉州, 三百多年前鄭成功來台驅荷時由漳州方面隨鄭渡台,初居住蕭瓏庄 (現在之佳里 […]
七股 城內地區傳統民居
今南七股㇐帶於清朝時期為台江內海的㇐部分,隨著台江內海陸化,而與七股東部陸地相連形成㇐氣,有人西進此處合股在此開墾築寮,逐漸形成聚落。 「七股」以前亦稱「菅仔埔」,「菅仔埔」之名僅見於連雅堂《臺臺江為安平鎮之內海,則今之魚塭。道光二年,夏秋淫雨,兼旬不霽,曾文、灣裏各溪之水,淜漲而出,塗泥歸虛,積為平陸,而滄海變為桑田矣。安平鎮之左鯤身,右為菅仔埔,其西則鹿耳門,風濤噴薄,夙稱天險。 《通史》除了 […]
七股 城內 蘇家古厝
今南七股㇐帶於清朝時期為台江內海的㇐部分, 隨著台江內海陸化,而與七股東部陸地相連形成㇐氣, 有人西進此處合股在此開墾築寮,逐漸形成聚落。 日治時期,轄有七股、七十二分、樹子腳、竹子港、大寮、 十分寮、三股子、青草崙、篤駕(案:即篤加)、城子內、後港、 頂山子、土城子、下山子寮等 14個「大字」 。 所謂的「大字」是相對於「小字」而言, 「大字」與「小字」為日治時期庄、街以下之自然村落, 因此「大 […]
台北 六張犁 蔣渭水先生之墓
六張犁亂葬崗是一處山丘,埋葬於其中之骨骸多屬1950年代無人 認領之戒嚴時代死難者遺體,是臺灣少數至今仍存留且經確認之 戒嚴時期死難者或被處死的共諜埋葬地點之一。 該墓地中有約兩百餘座墓塚, 其中有些立有刻有死者姓名之小型石碑, 但亦有許多無可辨認者。 根據中央研究院所屬團隊初步調查結果,其中墓主約有六至七成比例為 外省籍受難者;該團隊經調閱相關卷宗後確認其墓主多為1950至1953年間 在臺北保 […]
台北 新疆省主席 堯樂博士墓園
堯樂博士(1889—1971),也譯作堯樂博斯 汗,漢名黃景福, 經名馬木提 烏守爾,曾用名堯樂娃子,初名約勒瓦斯, 父親是湖南人,母親是維吾爾族,新疆省巴楚縣人。 中華民國軍事人物,中國國民黨黨員,曾任新疆省政府主席。 幼時隨姐流落北京,精通漢語。後來被哈密王沙木胡蘇特帶回新疆, 擔任王府翻譯、鎮長、騎兵營長及王府總管等職。 1931年參加哈密維吾爾族農民起義,聯合馬仲英與省軍作戰。 1937年 […]
台北 白崇禧將軍墓園 (白榕蔭堂)
白榕蔭堂墓園,是白崇禧將軍墓及其家人的墓園, 位於台北市六張犁回教公墓內,建於1963年,佔地約300坪。 2012年12月13日,台北市政府公告為墓葬類別的古蹟建築。 白崇禧將軍為民國時期重要的軍事家,以足智多謀聞名, 素有「小諸葛」之稱, 從北伐、抗日戰爭到國共內戰都建立重大戰功, 並曾任中華民國第一任國防部長。 民國36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白崇禧將軍受蔣介石總統之命 以國防部長身份來臺宣慰 […]
台北 金錦町 (榕錦時光店)
金錦町位在錦町日式宿舍群內的金華街84、86號 , 歷經近5年的時間,以純日式建築工法進行整體修繕, 使用大部分舊料建材進行老屋專業修復。 以修復原有外觀為原則,保留歷史空間記憶, 並加入新構造讓新舊物料的結合重生老房子的生命力。 金華街在日治時代為福住町(北側)與錦町(南側)之界線, 「錦町」宿舍群主要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灣總督府殖產局 山林課、台北刑務所官員及職員宿舍。 金錦町所在的老屋日治 […]
原 台北刑務所 官舍群
原台北刑務所官舍,位於台北市大安區華光社區, 為台北刑務所殘留建築,2008年於華光社區都更前原決議不列 為歷史建築,後經文資團體在2013年爭取, 才列為歷史建築。 台北刑務所原先是在日治時期明治29年(1896) 時, 日本殖民台灣第2年,借清朝參府衙門舊址加以修補而成, 當時名稱為「台北縣台北監獄署」, 並於1904年另於台北城外重建, 1924年命名為台北刑務所。 總面積有58752坪,採 […]
台北 南門(中繼)市場
隨著臺北城的發展日益蓬勃,人潮聚集並帶來商機,在南門外形成集市, 成為重要的物產集散地,販賣各類生鮮蔬果及民生物資。 日治時期時的臺北廳政府為了管理考量,將攤商集中至千歲町的磚造平房中, 此市集便因地名被稱為「千歲市場」。對當時的日本人及漢人而言,千歲市場 是重要的公共場所,為當時最具規模的一個市場。 此即南門市場的前身。 國民政府來臺之後,接收了此處的日本官舍,將原本的千歲市場改名為南門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