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仁武區的地名由來與屯墾相關。 明鄭時期在此招募屯墾,將此地劃歸「仁武鎮」管轄, 因而得名。 清領時期,此地均被稱為「仁武庄」,歸鳳山縣管轄。 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仍設仁武庄,劃歸高雄州高雄郡管轄; 1924年,高雄郡改制為高雄市,因而改歸鳳山郡管理。 仁武原轄有清領時期觀音(下)里之「仁武」、「田寮」。 其中的仁武庄包含之的下頭角、中頭角地區。 而田寮庄(仁武區公所一帶)昭和3年已式微, […]
仁武 五塊厝 傅家古厝
仁武區的地名由來與屯墾相關。 明鄭時期在此招募屯墾,將此地劃歸「仁武鎮」 管轄,因而得名。 清領時期,此地均被稱為「仁武庄」,歸鳳山縣管轄。 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仍設仁武庄,劃歸高雄州高雄郡管轄; 1924年,高雄郡改制為高雄市,因而改歸鳳山郡管理。 五和里在清領時期屬半屏里之「五塊厝」, 1998年自八卦村析出。里北為上五塊厝、里南為下五塊厝。 本地區境內主要聚落為頂五塊厝、下五塊厝。 在大 […]
消失的古厝— 仁武 劉家古厝
劉家古厝,是一棟在道光年間建於高雄仁武區仁春街 的官宅,由當地劉姓宗族第五代劉長義中武舉後所建 的「新厝」。 2019年遭到突襲式拆除,嚴重毀損, 目前已夷為平地。 根據劉姓族譜記載,仁武劉姓祖先原籍江南彭城(即江蘇省無錫縣)。 第一代祖先劉成公生於明崇禎年間,明末時隨鄭成功來臺後即定居於 仁武,是為仁武劉姓宗族之開基先祖。 傳至第四代劉老公號長春,生於乾隆年間,死於道光丁酉年。 他生有五個兒子, […]
鳥松 仁美地區傳統民居
鳥松區在嘉南平原南部,澄清湖以東地域。 區名取自鄉治鳥松村。鳥松昔稱鳥松腳,康熙中葉移民入墾 此地,在鳥松樹(赤榕)下創建村莊,故得稱。 臺灣府志云: 「榕,鳥啄其實,墜地後生,名日鳥松。」 鳥松的世居居民是福建省泉州府人, 五大姓氏分別是林、陳、黃、吳、王。 日治初期,沿用清制,本地屬高雄州鳳山郡管理。 大正九年,重新調整行政區域,在本地區新成立「鳥松庄」, 庄役場設在鳥松八0番地(現今鳥松國小 […]
鳥松 坔埔 翁利發墓
「坔埔」相傳在康熙年間由十八個姓氏來此入墾, 因當地土質含水量及高,不僅鬆軟且泥濘,先民在耕作 雙腳常陷入其中而得名, 地方主要的大姓為陳、謝、林、邱和鄭姓。 坔埔山又名尖山嶺、坔埔尖山, 位於鳥松區坔埔、大竹、華美里之間,由許多小丘 稜組成,呈南北狹長型,約1.5公里長的山區, 日治初期,坔埔地區為一街庄, 稱為「坔埔庄」(舊制街庄),隸屬於赤山里。 大正九年(1920)10月1日,全台地方制度 […]
鳥松 坔埔 陳沙夫婦墓
鳥松舊名「鳥松腳」。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 設立鳥松庄而改稱鳥松,劃歸高雄州高雄郡管轄; 1924年,高雄郡改制為高雄市,改歸鳳山郡管理, 是當時鳳山郡下面積最小的庄。 戰後改設高雄縣鳥松鄉。 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高雄縣市合併, 改稱為高雄市鳥松區。 本區發展較早的聚落為坔埔, 在日治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 坔埔山又名尖山嶺、坔埔尖山, 位於鳥松區坔埔、大竹、華美里之間, 由許多 […]
鳥松 坔埔 奉政大夫 盧德祥墓
「坔埔」相傳在康熙年間由十八個姓氏來此入墾, 因當地土質含水量及高,不僅鬆軟且泥濘,先民在耕作雙腳 常陷入其中而得名, 地方主要的大姓為陳、謝、林、邱和鄭姓。 高市府加速建設捷運黃線,捷運局展開用地取得, 其中位在鳥松區的主機廠,須遷建第3公墓, 因而辦理查估並予遷葬。 前年走訪鳥松第三公墓,此處預備興建捷運黃線, 多座墓塚起掘遷葬,不乏精彩的墓園建築及裝飾藝術, 當地文史工作者提報列冊保存者中, […]
鳥松 坔埔 例封宜人 王門盧氏墓
鳥松區,舊稱「鳥松腳」,前身「鳥松鄉」, 位於高雄市西南部,北鄰仁武區,東鄰大樹區, 南接鳳山區、大寮區,西鄰三民區。 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設立鳥松庄而改稱鳥松, 劃歸高雄州高雄郡管轄;1924年,高雄郡改制為高雄市, 改歸鳳山郡管理,是當時鳳山郡下面積最小的庄。 戰後改設高雄縣鳥松鄉。 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 高雄縣市合併,改稱為高雄市鳥松區。 坔埔山又名尖山嶺、坔埔尖山,位於鳥松 […]
鳥松 坔埔 王山東墓
舊名「鳥松腳」。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設立鳥松庄 而改稱鳥松,劃歸高雄州高雄郡管轄;1924年,高雄郡改制 為高雄市,改歸鳳山郡管理,是當時鳳山郡下面積最小的庄。 戰後改設高雄縣鳥松鄉。 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 高雄縣市合併,改稱為高雄市鳥松區。 坔埔是市鳥松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中東部。 地區境內主要聚落為坔埔。 坔埔山又名尖山嶺、坔埔尖山, 位於坔埔、大竹、華美里之間, 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