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城」地名之最早的由來乃因此地有旱溪流經。 石頭累累成堆,稱「石頭灘仔」。臺灣總督府將土地 規劃為軍事用地,成為日本陸軍的營區, 設有陸軍分屯大隊、憲兵隊、臺北衛戍病院臺中分院, 因其部隊稱為「干城部隊」, 因而命名為「干城」。 1972年3月至1981年6月,臺灣省政府於干城成立 「臺灣省政府干城辦公區」。臺灣省政府所屬搬遷臺中市 各單位的員工眷舍,全部建在臺中市南屯區惠來厝段 黎明路西側,即 […]
「干城」地名之最早的由來乃因此地有旱溪流經。 石頭累累成堆,稱「石頭灘仔」。臺灣總督府將土地 規劃為軍事用地,成為日本陸軍的營區, 設有陸軍分屯大隊、憲兵隊、臺北衛戍病院臺中分院, 因其部隊稱為「干城部隊」, 因而命名為「干城」。 1972年3月至1981年6月,臺灣省政府於干城成立 「臺灣省政府干城辦公區」。臺灣省政府所屬搬遷臺中市 各單位的員工眷舍,全部建在臺中市南屯區惠來厝段 黎明路西側,即 […]
日本軍隊近衛師團於1895年開始進佔台中, 1896年台中混成第二旅團第一大隊及第三大隊進駐 台中守備營區﹝干城營區﹞,1897年至1907年之間 逐漸在營區建造大規模的軍營, 從「台灣步兵第一聯隊第三大隊」改稱為 台灣守備隊的「台中分屯大隊」。 日軍在干城營區內設有混成第二旅團司令部、 大隊下轄步兵、騎兵、砲兵、工兵,另附設有憲兵分隊 及衛戍病院,更設置有監督部,其下有獸醫部、法官部、 衛戍監獄 […]
台中市干城重劃區東到進德路、南至南京路、 西倚車流量極大的雙十路一段,北到自由路三段, 最早期干城重劃區是日治時期的軍營用地, 台中市政府接手之後,以公辦市地重劃的方式列為 「六期干城重劃區」。 由於干城重劃區距離台中市火車站相當近, 雙十路一段更有短程、長程的客運站-干城車站, 因此干城重劃區一度被視為 台中市重要發展的新興重劃區。 六期重劃區 「干城營區細部計畫」係於民國62年05月25日 發 […]
台中市干城重劃區東到進德路、南至南京路、西倚 車流量極大的雙十路一段,北到自由路三段, 最早期干城重劃區是日據時代的軍營用地, 台中市政府接手之後,以公辦市地重劃的方式列為 「六期干城重劃區」。 由於干城重劃區距離台中市火車站相當近, 雙十路一段更有短程、長程的客運站- 干城車站,因此干城重劃區一度被視為 台中市重要發展的新興重劃區。 六期重劃區 或 6期干城市地重劃區「干城營區細部計畫」 係於民 […]
大稻埕原為平埔原住民巴賽族圭武卒社的所在地, 咸豐年間漢人開始至此開發。 因居民在此地設立公共的曝稻大埕,供稻米收成時曬穀, 平時則為農產品交易場所,故以大稻埕為名。 咸豐元年(1851)泉州府同安縣籍移民林藍田為躲避海盜, 自雞籠(今基隆)移居大稻埕,在中街(今迪化街一段, 民生西路與歸綏街口之間)以「林益順」為商號,開設三間 閩南式建築的店鋪(今勝豐食品行與林五湖本館), 是為大稻埕最早的商店 […]
大稻埕是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而得名。 咸豐元年(1851)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 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大稻埕 的商業活動。 咸豐三年(1853)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 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 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大稻埕旁淡水河的 碼頭交易逐漸興起。 咸豐十年 […]
石碇與汐止之間正好是基隆河與景美溪的分水嶺, 勸進路、石汐路、與光明路沿途有不少小山可以攀爬, 其中包括上鹿窟崙、四分子尾山、九層坪山、 和大尖山這四座山都在汐止與石碇境內, 海拔高度分別為 528、641、550、和 460 公尺; 同時這四座山有許多登山口,路途上也有小湖泊、 土地公廟可以賞遊,這附近銜接石碇和汐止之間 的山區道路雖然顯得靜謐, 俯瞰山嵐風景著實不錯…… […]
「灰窯」很陌生的名子, 從名子來看似乎與「窯」有關係, 昔日這裡有「慶和煤礦」的開採,或許有「煤炭窯」。 灰窯位於平溪線鐵路「嶺腳」與「望古」車站的中間, 106公路經過「慶和橋」後的大轉彎處, 灰窯產業道路的入口在此。 灰窯產業道路沿著灰窯溪岸進入山區, 產道平緩一片幽靜仿若桃花境, 昔日應該是慶和煤礦運煤的台車舊道, 所出產的煤炭用此條台車道運送, 經過慶和吊橋過基隆河抵達望古車站卸煤, 再以 […]
從台北出發,走106縣道,由深坑、 石碇至平溪, 過嶺腳時,在「白鶯橋」前右轉北43鄉道。 叉路口附近有一矗聳的巨岩,被稱為「白鶯石」, 是當地明顯的地標。 轉入北43鄉道,公路沿芊蓁林溪而行, 前行約2.6公里,可抵達東勢格派出所。 轉進東勢格的白鶯橋頭有座大岩叫白鶯石, 106公路白鷹橋頭旁,有一塊除突出的白色岩石, 站在對面仰望由於像鳥的嘴喙及臉部, 又岩色泛白之故,故稱為「白鶯石」。 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