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區在1920年以前舊名寫作「漚汪」,此漢字的台語發音 源自西拉雅族語,是「溪流」的意思,至今有許多臺南人仍習慣 稱呼此舊名,至於「將軍」之名則相傳與施琅有關。 1683年,施琅率領清兵攻克明鄭,清廷以施琅靖臺有功, 以跑馬三日為其業地,西起馬沙溝,東至烏山頭,不料馬跑至今將軍庄 一帶便斷腳蹄,因而在此地建「將軍府」為施琅將軍與吳英將軍共用, 所經之田園成為「施侯租」, 之後施琅率其族人以及吳王 […]
將軍 將富 吳家古厝 (下)
將軍區在1920年以前的舊名寫作「漚汪」,此漢字的台語發音源自西拉雅族語,是「溪流」的意思,至今有許多臺南人仍習慣稱呼此舊名,至於「將軍」之名則相傳與施琅有關。 1683年,施琅率領清兵攻克明鄭,清廷以施琅靖臺有功,以跑馬三日為其業地,西起馬沙溝,東至烏山頭,不料馬跑至今將軍庄一帶便斷腳蹄,因而在此地建「將軍府」為施琅將軍與吳英將軍共用,所經之田園成為「施侯租」,之後施琅率其族人以及吳王兩姓親戚入 […]
將軍 將富 吳家古厝 (上)
將軍區在1920年以前的舊名寫作「漚汪」,此漢字的台語發音 源自西拉雅族語,是「溪流」的意思,至今有許多臺南人仍習慣稱呼 此舊名,至於「將軍」之名則相傳與施琅有關。 1683年,施琅率領清兵攻克明鄭,清廷以施琅靖臺有功, 以跑馬三日為其業地,西起馬沙溝,東至烏山頭,不料馬跑至今將軍庄 一帶便斷腳蹄,因而在此地建「將軍府」為施琅將軍與吳英將軍共用, 所經之田園成為「施侯租」, 之後施琅率其族人以及吳 […]
將軍 西甲 林家古厝
漚汪溪是舊曾文溪的出海口,在頂山腳仔(將軍往馬沙溝)出海。 其實漚汪舊時是半島,舊稱蕭瑯半島,半島依將軍溪畔左岸延伸到 篤加-渡仔頭-蛤西港-西港仔-管寮-直加弄-港口-洲仔尾, 這些莊落圍著台江內海。 故漚汪是一個很老的村落,日治舊稱漚汪堡。 清領時期,隨著漢人大量移入開發,受到整體政經環境及社會型 態的改變,人群結構產生變化,聚落與街市的形成相當顯著, 到清領末期,已構成今日漚汪地區聚落的基本 […]
將軍 西甲 林信古厝
台南市將軍區位於北門區南方, 與北門區和七股區兩區合稱為台南市濱海三區。 而「將軍」之名,相傳源由施琅將軍而來, 當時清朝大將施琅平台有功,清廷於是跑馬三日,馬匹所到之處皆 為施家世襲地,由現在將軍區西隅的馬沙溝登陸起跑, 一路經將軍區山仔腳向東騁馳,不料卻在現在漚汪一帶馬斷腳蹄, 於是在此地建「將軍府」, 所經之地的田園,就是所謂「施候租」,並建公館管理, 最興盛時期多達十處。 之後,施琅率施姓 […]
將軍 巷口地區傳統民居 (02)
將軍區在1920年以前的舊名寫作漢字的「漚汪」,此漢字的台語發音源自西拉雅族語,是「溪流」的意思,至今有許多臺南人仍習慣稱呼此舊名,至於「將軍」之名則相傳與施琅有關。 1683年,施琅率領清兵攻克明鄭,清廷以施琅靖臺有功,以跑馬三日為其業地,西起馬沙溝,東至烏山頭,不料馬跑至今將軍庄一帶便斷腳蹄,因而在此地建「將軍府」為施琅將軍與吳英將軍共用,所經之田園成為「施侯租」,之後施琅率其族人以及吳王兩姓 […]
將軍 巷口地區傳統民居 (01)
將軍區在1920年以前的舊名寫作漢字的「漚汪」, 此漢字的台語發音源自西拉雅族語,是「溪流」的意思, 至今有許多臺南人仍習慣稱呼此舊名, 至於「將軍」之名則相傳與施琅有關。 1683年,施琅率領清兵攻克明鄭,清廷以施琅靖臺有功, 以跑馬三日為其業地,西起馬沙溝,東至烏山頭,不料馬跑至今 將軍庄一帶便斷腳蹄,因而在此地建「將軍府」為施琅將軍與吳英將軍共用, 所經之田園成為「施侯租」,之後施琅率其族人 […]
極西之地— 七股 國聖港燈塔
民國46年(1957)興建的國聖港燈塔,位於臺南市七股區國聖港, 也是台灣極西的燈塔,為一方錐形鋼架結構,塔身顏色為黑白相間。 原國聖港燈塔啟用發光後,因受颱風襲擊及海潮侵蝕, 沙洲盡失,整個燈塔陷入汪洋大海之中, 民國58年遭受「衛歐拉」颱風摧襲,塔身倒塌,無法使用; 民國59年6月移至附近頂頭額汕另建新塔,代替舊塔發光。 國聖港燈塔位在台灣本島的極西點, 是台灣四極點燈塔之一, 因位處頂頭額沙 […]
佳里 番子寮地區傳統民居 (02)
該地原為蕭壠平埔族之居住地,故又稱番子寮、北頭洋。其後於明清之際,本地有福建海澄縣楊姓族人來此墾殖,故命名為海澄里。 海澄里主要是由番子寮、後港腳、北頭洋、萊芊寮等聚落組成。 十五世紀之前,曾文溪〈昔時為灣裡溪〉未改道之之初,台江沿線即是西拉雅族人所屬平埔族的發蹟地,而土壤豐腴肥沃、平坦廣闊富有水草之北頭洋,番仔寮,即為平埔族人所墊居墾殖。 及至明末國姓爺鄭成功克台,據此為反清復明作基業,於其「寓 […]
佳里 番子寮地區傳統民居 (01)
該地原為蕭壠平埔族之居住地,故又稱番子寮、北頭洋。 其後於明清之際,本地有福建海澄縣楊姓族人來此墾殖, 故命名為海澄里。 海澄里主要是由番子寮、後港腳、北頭洋、萊芊寮等聚落組成。 十五世紀之前,曾文溪〈昔時為灣裡溪〉未改道之之初, 台江沿線即是西拉雅族人所屬平埔族的發蹟地,而土壤豐腴肥沃、 平坦廣闊富有水草之北頭洋,番仔寮,即為平埔族人所墊居墾殖。 及至明末國姓爺鄭成功克台,據此為反清復明作基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