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 碇內車站懷舊餐廳
清末至日治前期,碇內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碇內庄」,隸屬於石碇堡。 該庄北與石硬港庄、大水窟庄為鄰,東與大坑埔庄、四腳亭庄為鄰,南邊及西邊為暖暖街。 明治三十四年(1901) 11月,該庄隸屬於基隆廳,編入第二十區。 明治三十八年(1905) 7月,第二十區改名「暖暖區」。 大正九年(1920) ,該庄改制為「碇內」大字,隸屬於臺北州基隆郡七堵庄,大字下有「碇內」、「溪西股」小字名。 戰後七 […]
清末至日治前期,碇內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碇內庄」,隸屬於石碇堡。 該庄北與石硬港庄、大水窟庄為鄰,東與大坑埔庄、四腳亭庄為鄰,南邊及西邊為暖暖街。 明治三十四年(1901) 11月,該庄隸屬於基隆廳,編入第二十區。 明治三十八年(1905) 7月,第二十區改名「暖暖區」。 大正九年(1920) ,該庄改制為「碇內」大字,隸屬於臺北州基隆郡七堵庄,大字下有「碇內」、「溪西股」小字名。 戰後七 […]
台中火車站為中部地區第一大站,位居臺灣西部鐵路縱貫線的中心。 此站建於明治時代,於1906年通車,而現在的火車站為1917年改建,巴洛克式的建築搭配山牆式設計, 屋頂則由青銅片拼成,是全臺碩存最完整的火車站之一,也是二級古蹟。 台中火車站於日治時期明治38年(1905)設立,第一代「臺中停車場」位在橘町三丁目22番地 (今日車站的西南側),是日式木造建築,首任站長為塚澤力太郎。 明治4 […]
高雄港車站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屏東線、第一臨港線上的鐵路車站,現已裁撤。 目前原站場與站房由高雄市政府認養,站房部分已整理為打狗鐵道故事館, 委託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經營。 在縱貫鐵路開始興建之前,由日軍興建的「臺灣陸軍補給廠輕便鐵道」路線便已鋪設到現在哨船頭第一船渠附近, 並在當地設立「臺灣陸軍補給廠打狗辦事處」。 後來在1889年,為配合縱貫鐵路南部線興建,由「臨時臺灣鐵道鋪設部」(臺灣總 […]
位於台南市仁德區的保安車站身為車路墘驛,原本位置在現今的南方1.5㎞處,於明治三十三年(1900) 十一月建站, 並以當地村莊名稱— 車路墘為名,1909年11月10日配合「臺南製糖株式會社車路墘製糖所」(今 仁德糖廠)開業之 運輸需要,遷車站於原址北方1.5㎞處並沿用至今。 民國五十一年十二月「車路墘村」改名為「保安村」,車站也隨之改為保安車站至今。 保安車站,一直都是 […]
明治41年(1908)縱貫線全線通車,當時此地並沒有車站,直到明治43年(1910)12月才設立「大安溪信號場」, 大正9年(1920)改稱「大安驛」;站名一直沿用到光復後,民國44年(1955)才改名為「泰安站」。 昭和10年(1935)4月21日清晨發生關刀山大地震,山線鐵路受到重創,大安驛原木造平房也傾倒毀壞; 重建站體採用「鐵路建築標準型」,採 折衷主義建築風格,平頂式水泥長方形格 […]
位在雲林斗六的石榴車站,可說是歷史相當悠久的百年驛站,從日治時期開始到現在超過百年了, 當時因為營運不佳而停業,2006年12月22日石榴車站站房和周圍的職員宿舍以「石榴站車站及職員宿舍」之名 登錄為歷史建築。 有關石榴班地名的由來: 「射榴班」地名的由來依據日治時期的資料,因石榴區所產砂石品質很好,狀似「射榴」(閩南語 ,指一種水果) 種子顆粒圓潤,以自然植物命名,故名「射榴」。日後口傳將「 […]
高鐵嘉義車站位於於嘉義縣太保市,東北距嘉義市約十五公里,168 號縣道橫貫其間,為該車站之主要聯外道路, 東往中山高速公路水上交流道約五公里,西往嘉義縣政府約三公里,往朴子市約十公里。 嘉義車站主體建築包含一高十五米、傾斜的空間桁架屋頂結構,座落於兩層樓高的車站大廳之上方。 商業設施配置於車站入口大廳之左右兩側。車站第二層為驗票設施、付費等候區及貴賓等候室,並以 一人行天橋與月台區相連結。 嘉義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