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 八斗子漁港 之破曉
八斗子東北部七斗山所在地原本為一座島嶼, 日治時期為興建北部火力發電所在此填土造陸,將該島嶼 與台灣本島銜接起來而成為一座半島。 半島西側的八斗子灣海深砂淺,是一天然良港, 現今已開闢為八斗子漁港與碧砂漁港。 望幽谷是位於八斗子和長潭里間的一個V型山谷, 整個谷地綠草如茵、起伏有致, 近看八斗子漁港、遠望海中的基隆嶼, 還可拾階而下。 八斗子漁港建於民國64年(1975),是北臺灣最大的漁港, 一 […]
八斗子東北部七斗山所在地原本為一座島嶼, 日治時期為興建北部火力發電所在此填土造陸,將該島嶼 與台灣本島銜接起來而成為一座半島。 半島西側的八斗子灣海深砂淺,是一天然良港, 現今已開闢為八斗子漁港與碧砂漁港。 望幽谷是位於八斗子和長潭里間的一個V型山谷, 整個谷地綠草如茵、起伏有致, 近看八斗子漁港、遠望海中的基隆嶼, 還可拾階而下。 八斗子漁港建於民國64年(1975),是北臺灣最大的漁港, 一 […]
望海巷灣西起基隆八斗子漁港,東至新北市瑞芳番仔澳, 是一個天然海灣,此地漁業悠久,從清代便有發展紀錄。 望海巷原名「換番」, 是八斗仔居民和原住民交換物品的所在,故名之。 日治時期原住有10-20戶, 後來因為長潭邊土地被徵收為北部火力發電廠, 當地居民一部分搬來此地,戶數增加。 戰後,第一任里長羅文通將此地取名為「望海巷」。 八斗子車站地處基隆與新北交界,是首座跨縣市的車站。 車站僅保留約8尺長 […]
長潭里是八斗仔四里中位在最東北側的里, 里內有長潭里和望海巷兩個漁港。 原來八斗島和本島之間有一東西向的狹長海溝, 當地人即稱為長潭,這個長潭後來因建北電而填埋掉大半, 因原海溝有三分之二面積位在本里, 故本里乃稱為長潭里。 本里在清代、日治時期, 均屬於八斗仔庄或八斗仔大字的一部分。 望海巷原名「換番」, 是八斗仔居民和原住民交換物品的所在,故名之。 日治時期原住有10-20戶, 後來因為長潭邊 […]
中正公園所在的小山頭,舊稱「小基隆山」, 於民國39年(1950)由基隆市政府闢建公園, 以紀念中華民國前總統蔣中正而命名。 公園之一部分原為石坂莊作所開闢的私人公園; 日治時期昭和8年(1933), 石坂莊作設立公園並捐給基隆市。 公園本身共分成三層,大門(行人入口)位於信二路上(信二路 停車場正對面),可拾階而上,或由側邊的斜坡步行而上。 車行入口則位於信二路壽山路口(基隆市警察局位此路口)。 […]
野柳一帶有一狹長的砂岩層突出海岸線,深入東海 形成「野柳」海岬,將海岸分隔為北側的金山灣 與南側的翡翠灣。 早在2000萬之年前東亞的大陸棚一直處於地殼張裂的狀態, 所以在海棚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盆地。而來自大陸而被河流搬運來的 沈積物也大都堆積在盆地之中,並在盆地中形成了巨厚的沈積岩層。 野柳的砂岩也就是在這時候沈積形成的岩層。 此後,野柳的砂岩也被後來的陸續沈澱下來的沈積層覆蓋, 並且被深埋在數千 […]
野柳地質公園,又稱為野柳風景區,是位於新北市 萬里區野柳里的風景區,屬於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範圍內。 由於其天然的地質景觀, 是臺灣北海岸知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野柳地區為大屯山山脈延伸至東海之岬角, 全區長約1700公尺、寬約250公尺。 當地地景因造山運動、風化及海蝕等作用 而呈現奇特形態的蕈狀岩,其中有「女王頭」、 「仙女鞋」、「蕈狀石」、「燭臺石」、「薑石」、 「單面山」等特殊景觀。 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