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泉州(二八) 泉州 釋雅山 施琅故居
古時候泉州就是一個遍地綠樹繁花環繞的城市, 很多詩人描述當年綠化和美化的美妙景象。 比如唐五代有一個地方官叫留從效,他做清源郡的節度使時,下令泉州環城遍植刺桐樹。 在泉州城的周邊,刺桐樹就成為城墻的標誌,所以泉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到了歐洲、中東、非洲等地, 那裏的人説到泉州就説刺桐,是以刺桐樹命名的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的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視公園、文化廣場設施建設,過去只有一個公園, […]
古時候泉州就是一個遍地綠樹繁花環繞的城市, 很多詩人描述當年綠化和美化的美妙景象。 比如唐五代有一個地方官叫留從效,他做清源郡的節度使時,下令泉州環城遍植刺桐樹。 在泉州城的周邊,刺桐樹就成為城墻的標誌,所以泉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到了歐洲、中東、非洲等地, 那裏的人説到泉州就説刺桐,是以刺桐樹命名的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的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視公園、文化廣場設施建設,過去只有一個公園, […]
安海因地處“九十九曲”的石井江之濱,漢代稱為“灣海”。 宋開寶年間(968~975_,唐安金藏之後安連濟居此,因易灣為安。宋為安海市,東稱舊市,西稱新市。 州官遣吏在此設卡榷稅,號石井津。建炎四年(1130)創石井鎮。 元、明、清屬八都。明為安平鎮。嘉靖(1522~1566)後逐漸成為中國東南沿海私商國際貿易的中心港口。 《安海志·卷一沿革》記載:安海市。其港通天下商船,賈胡與居民互市。 宋元 […]
安海因地處“九十九曲”的石井江之濱,漢代稱為“灣海”。 宋開寶年間(968~975_,唐安金藏之後安連濟居此,因易灣為安。宋為安海市,東稱舊市,西稱新市。 州官遣吏在此設卡榷稅,號石井津。建炎四年(1130)創石井鎮。 元、明、清屬八都。明為安平鎮。 嘉靖(1522~1566)後逐漸成為中國東南沿海私商國際貿易的中心港口。 《安海志·卷一沿革》記載:安海市。其港通天下商船,賈胡與居 […]
古民居是閩南傳統建築的典型代表,以紅磚作為主要建築材料,因而得名紅磚古厝。 時至今日,這種建築依然集中分佈于閩台兩地, 其中代表性建築有南安蔡氏古民居、大嶝鄭氏聚落、金門山後聚落等。 研究表明,早在明中期以前,閩南傳統建築的形制就已完全成熟,而紅磚建築大致形成于明清時期。 紅磚古厝形似殿宇,故民間又稱之為皇宮起,其主要建築特點是:坐北朝南,前埕後厝,台基用白色花崗岩條石壘成, 墻體大量使用 […]
石井隔海與金門島咫尺相望,廈門市就在它的西南40公里處, 是個攝東海之雄威,占水陸之優勢的僑鄉重鎮。 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鄭成功在這里屯過兵,至今還留下水師寨、銃城樓、海上視師、國姓井等許多遺跡, 鄭成功墓也在附近的覆船山下。 石井港在縣城南四十公里處,宋代為海防要地,明代海上民間貿易漸次興起,至天啟年間(1621-1627)成為 海上武裝商運集團首領鄭芝龍的重要基地。 清初又是鄭成功抗清水師的主 […]
鄭成功陵墓在水頭鎮康店覆船山南麓。 按 : 鄭成功,原名森,字大木,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南安石井人。 清順治十八年(1661)揮師東渡,翌年二月驅逐荷蘭殖民者出臺灣,同年五月初八病逝,原葬台南洲仔尾, 康熙三十八年(1699)詔令遷柩附葬于南安鄭氏祖塋。 墓為糖水灰結構,內分九室,墓道為石砌,花崗岩墓碑。 墓前有石夾板九對,八角形華表一對,高約十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2年 […]
安海古名灣海,因其海域有九十九曲。唐開元年間,唐名臣安金藏後裔安連濟徙居灣海, 易「灣」為「安」,始名「安海」。 北宋建炎四年設石井鎮設鎮監稅由朱松(朱熹之父)為首任鎮監,鎮內所轄有現在晉江安海、南安石井。 故有「石井津開雙石井」之稱。 宋初安連濟望族以及參與王安石變法的著名政治改革家呂惠卿,以及兵部尚書的高惠連三大家族相繼遷入, 並且三家又互為聯姻。安海最興盛時期有高,安,黃,葉,李五大家族 […]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安海鎮」於府南六十里,古名「灣海」。海泊至,州遣吏攫稅於此,號「石開津」。 又據明代編著的《安海志》中稱說: 古時的安海人善於發展海上貿易,宋元時期,泉州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的繁榮, 海外交通發達,經商足跡遍佈天下,五里橋更是當時海外交通發達,社會經濟繁榮的實物見證標誌。 同時也顯出宋元時期,泉州先民的建築智慧……. 五里橋坐落在泉州市晉江縣安海鎮的西側。安 […]
「五里橋」坐落在泉州市晉江縣安海鎮的西側。安海鎮古稱安平鎮,因此,此橋又稱為「安平橋」。 又因位居安海鎮西畔,故又俗稱「西橋」。初建時橋長811丈,寬1丈6尺,長度約合五華裡(即二公里半), 故又稱為「五里橋」。 它橫跨晉江安海鎮與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 始建於宋紹興八年(西元1138年),歷時13年完成。 它是中古時代全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故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美譽。 八百多年 […]
安海古名灣海,因其海域有九十九曲。 唐開元年間,唐名臣安金藏後裔安連濟徙居灣海,易「灣」為「安」,始名「安海」。 北宋建炎四年設石井鎮設鎮監稅由朱松(朱熹之父)為首任鎮監,鎮內所轄有現在晉江安海、南安石井。 故有「石井津開雙石井」之稱。 宋初安連濟望族以及參與王安石變法的著名政治改革家呂惠卿,以及兵部尚書的高惠連三大家族相繼遷入, 並且三家又互為聯姻。安海最興盛時期有高,安,黃,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