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十三) 杭州 西湖之 柳浪聞鶯
西湖東靠杭州市區,餘三面環山,南北長約3.2公里,東西寬約2.8公里,繞湖一周近15公里。 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又稱「後西湖」或 「後湖」)、北里湖(又稱「里西湖」)、小南湖(又稱「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 其中外西湖面積最大。與南京玄武湖、嘉興南湖並稱「江南三大名湖」。 西湖最早稱武林水。《漢書•地理志》: 「錢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 […]
西湖東靠杭州市區,餘三面環山,南北長約3.2公里,東西寬約2.8公里,繞湖一周近15公里。 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又稱「後西湖」或 「後湖」)、北里湖(又稱「里西湖」)、小南湖(又稱「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 其中外西湖面積最大。與南京玄武湖、嘉興南湖並稱「江南三大名湖」。 西湖最早稱武林水。《漢書•地理志》: 「錢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 […]
南宋官窯博物館位于杭州西湖風景區南緣,閘口烏龜山南麓,是一個以宋代建築形式為原形 的仿古博物館,也是中國第一座陶瓷專題博物館。 南宋官窯遺址是直接體現南宋官窯生產規模、工藝流程和產品特征的著名古窯址,具有重要的 歷史文化價值和豐富的陶瓷工藝內涵,歷來倍受矚目。 官窯是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辦瓷窯,專燒宮廷、官府用瓷。 官窯始於宋代,有北宋官窯和 南宋官窯之分。 宋代是中國瓷器發展的一個輝煌時代 […]
鐵哥們機器人主題公園位於嘉興國際創意文化產業園內,富潤路111號,是國內第一座以機器人 鋼雕藝術為主題內容的綜合性公園,其雛形創建於2010年,一開園就成為當下熱點。 公園占地15畝,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以上,是在原來蠟燭工廠的基礎上改造的。 第四屆嘉興國際鋼雕藝術節在鐵哥們機器人主題公園舉行,這是嘉興國際創意文化產業園 一年一度的鋼雕盛宴。 在藝術節期間,鐵哥們公園免費向市民開放,吸引了眾多市 […]
京杭大運河,又稱京杭運河或簡稱大運河,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一市,溝通海河、黃河、淮河、 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2014年,京杭大運河作為大運河的一部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明、清兩代,大運河沿線也集中了全國大部分的商業中心城市,在長江以北的半個中國, 所有的繁華幾乎都集中在運河沿線:揚州,淮安-清江浦,濟寧 […]
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分出由拳縣南境、海鹽縣西境,設置為鹽官縣。 孫權稱帝後,吳黃龍三年(231)因由拳縣境內生出大片的野稻,被認為是祥瑞,遂改由拳縣 為禾興縣,第二年改年號為嘉禾。三國時赤烏五年(242)為了避孫權之子孫和的諱,禾興縣 改稱嘉興縣,嘉興至此得名。 兩晉、南北朝時,皆沿襲嘉興之名,屬吳郡。 嘉興的農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隋朝開鑿杭州經嘉興到鎮江的大運河, […]
嘉興市位於浙江北部,位ˋ於上海、杭州、蘇州三座江南名城的中間位置,屬於長三角地區核心。 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嘉興的歷史長達7000年,這裡是中國南方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環太湖文化區的發源地。 為中國歷朝歷代的糧食提供地,被譽為「天下糧倉」。 春秋時,此地名為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角逐。戰國時,劃入楚境。 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 三國時吳國析由拳縣南 […]
田子坊是上海後工業時代文化產物,被稱為上海的 SOHO區,目前是一群文創藝術家的聚集地。 田子坊原來是 30~ 5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廠, 由上海食品工業機械廠、上海鐘塑配件廠等五家工廠組成。 90年代,上海的發展開始了產業結構的調整,這些弄堂工廠因為經營效益逐年下滑, 最終關門歇業,廠房也因此閒置了多年。 時尚似乎總離不開一些懷舊的念頭….. 田子坊的再利用就帶有點這種味道,鬧區中雖然 […]
外灘由沿黃浦江的馬路和沿路的建築和設施構成,為上海重要的地標之一。 全長1.5公里,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面即黃浦江,西面是舊上海金融、 外貿機構的集中地。 沿路坐擁二十多幢風格各異的的歷史建築,有折衷主義的,也有文藝復興式的,還有早期現代式的, 故而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群」。 自上海開埠後,外灘就開始成為了上海乃至中國的金融及貿易中心,也被稱為「東方華爾街」。 外灘在1845年 […]
上海南京東路東起外灘中山東一路,西至西藏中路,全長1599米。 其中河南中路以西部分為步行街。一直以來被譽為中華商業第一街,路旁遍布著各種老字號商店及商城。 每到節假日這裡總是人頭攢動,一片熱鬧繁華之景。 (照片引用自維基百科) 2000年起,南京路東起河南中路,西至西藏中路,建造了特色步行街——「南京路步行街」, 路面最寬處達28米,總長1200多米。 狹義的南京路即指1945年以前的南京路,專 […]
1846年上海闢為商埠以後,許多外國的銀行、商行、總會、報社開始在此雲集。 一幢幢商業大樓拔地而起。外灘成為西方列強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務和文化中心。 當年各國的領事館,如英國領事館、法國領事館、俄國領事館等,都大多集中與此。 外灘也是國際金融資本在中國的大本營….. 外灘建築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世紀末,1843年怡和洋行在外灘建造的一幢兩層樓房作為開端。 這個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