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氏「渤海堂」位於竹東鎮員崠里東峰路,興建的年代從可查詢的文史資料顯示,均記載日治時期
大正五年(1916)完工,但從室內裝修部分彩繪大師 < 邱鎮邦> 落款的時間卻是大正十二年(1923)
是由昔日為員崠地區的首富<甘照錦> 所興建,2001年曾獲新竹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

日治時期大正九年(1920)行政改制,「竹東」(原名樹屺林) 因位於新竹廳之東而命名「竹東郡」。
戰後,隸屬新竹市竹東區,民國39年(1950年)改隸新竹縣,定名「竹東鎮」沿用迄今….
為新竹縣境內行政區域中面積最大的鄉鎮。(但大部份均為山區)

甘家古厝為戰後首任橫山鄉長<甘承宗> 住宅,
甘氏「渤海堂」與彭氏「信好第」、「隴西堂」、蘇氏「武功堂」並稱竹東四大民宅

甘姓是一個與遠古時期的甘國有關的姓氏….
相傳甘國早在夏朝時就是諸候國之一,其治所在今河南洛陽西南。

商朝時,來自甘國的<甘盤> 在商王武丁時擔任宰相一職,成為甘姓中知名最早的人物。
至周代,原甘國故地被周武王分封給同姓人為伯爵,始稱甘伯。數傳至甘伯恒公,同樣知名於世。

春秋時,周襄王母弟王子帶也被分封于甘,為公爵,史稱甘昭公。
由於他受母后寵倖,曾一度被作為周王的繼承人,只是未來得及繼位便因病逝世。
上述幾支不同血統的人由於都與甘國有關,後來都被尊為甘姓人的祖先,他們的後代也都以甘為姓。



甘氏先祖101
世<惟芳公> 兄弟五人相率遷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都葛藤坑居住,
至唐禧宗年間,黃巢發難,部份後裔遷江西贛州府信豐縣….
118世<青海公> 移居粵(廣東),是為肇粵始祖,轉為肇粵一世祖。

青海公生七子不僅分佈全粵且拓地繁衍殖民於四川、桂林、以及臺灣等地。

三子<孔瑜公> ,遷陸豊赤窖、五雲洞等地,十五世祖<茂泰公> 復於乾隆乙卯年(1795),率眷
由粵渡台開懇,落居新竹縣新埔鎮三洽水地區, 是為新竹甘氏開臺祖。

其後又輾轉移居至員崠子地區落地生根…
(光緒年間,部份族裔又遷移至桃園縣龍潭鄉八德村, 該地現建有茂泰公祖祠一座。)

竹東甘氏渤海堂,為日治時期大正五年(1916)為19世祖<照錦公> 建造,現則為其後裔所居住。

甘家原是上員崠地區的大地主,承宗公的叔父18世祖<惠南公>為光緒年間監生,明治三十年(1897
曾擔任保正,是竹東地區仕紳之一; 而<承宗公> 則曾擔任光復後的第一任橫山鄉鄉長。

古厝是一棟二層樓的傳統建築物,正身部份為二層樓、橫屋為一層樓,正身為傳統形式,橫屋部份
則加上了洋式拱廊,女兒牆施以草葉泥塑,可說是受到大正時期流行的洋式建築影響,因形式特殊,
被列為竹東四大民宅之一。

合院院埕仍維持原建石鋪設之長條石材,採石砌台基,卵石砌牆基,正堂為面寬五開間,左右橫屋
三開間,簷廊採磚砌弧拱,左、右護龍牆堵磚雕形式不同,西式簷牆上以卷草泥塑,風格獨具。

 

正廳位於二樓,採磚木石結構,馬背以火形銳與木形直呈現,一樓桁樑與二樓簷口通廊棟架彩繪均為
<邱鎮邦>(1894-1937)的作品,據聞筆法細膩,人物活潑生動,極富藝術價值。

可惜無緣親近一觀….

步口通廊桁架雕樑畫棟,金瓜筒木作的工藝更是令人讚嘆
正廳大門門額上有「渤海堂」木雕匾額,左右廳門以螭虎窗櫺雕飾,楣樑上柿蒂紋窗櫺仍十分完整。

「渤海堂」目前仍為私人住宅,未獲入內,只淂在圍牆外遠瞻,

古厝的右側不遠處,有另一處古厝,業已傾圮…

有寺遠一處,頗為幽處

適逢甘家後代攜家帶眷返還古厝,古厝一時之間熱鬧些許,

對於這外來之不速之客,似乎有些訝異與失措
畢竟大過年的,怎有人來此看古厝?

(時間是民國100年的大年初五)

(ps: 看古厝似乎不用選時間,興之所至便可隨時前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