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老街> 指的就是平溪車站週邊,舊稱<石底聚落> 一帶,老街沿著山坡而建,
依傍在基隆河畔,狹窄的石板路上,保存了許多傳統的長條街屋,至今依舊散發著濃濃古意。\
走一趟平溪老街,體驗恬靜的歷史情懷與悠悠的生活情調,更增添旅程中的美好回憶。

在古早古早以前,先民在開墾時都以溪床為道,而基隆河上游多急流險灘,沒想到一到了平溪村,
溪流卻漸漸地變得平緩清澈,溪裡的石頭清晰可見,因此稱為<平溪仔>或稱<石底>。

平溪車站的地理位置其實位於嶺腳村內,有媲美九份之狹窄街道,但卻又比九份多了那麼一些些的
純真及古拙,有鐵軌跨過溪谷從頭上而過, 自有其山城聚落的魅力!

明治四十年(1907),平溪第一任庄長<潘炳燭> 發現煤田露頭,遊說日人<藤田傳三郎>
主持之藤田合名會社(簡稱藤田組)來此開發。

後來因為交通閉塞、勞務、運輸等問題無法解決而告停頓。
潘炳燭遂說服藤田組敦請<顏雲年> 兄弟出資合力經營。

大正七年(1918顏雲年與藤田組共同出資組成「台北炭礦株式會社」,計畫性開發石底煤田。


為了運輸礦產, 因此決定鋪設石底至三貂嶺之間的鐵道, 名之為<石底鐵道>; 即平溪支線之前身。
至今觀音巖左側仍立有關於感念<潘炳燭> 其人其事的頌德碑….

( 按: 潘炳燭 平溪三坑人,出生於同治七年(1868) 自幼學習漢學; 曾擔任石底區長及平溪庄長,
其汐止故居位於茄苳街巷內,距周再思豪邸近在咫尺; 後人轉賣蔡姓,現為蔡一公祠…)

平溪老街沿著山坡而建,依傍在基隆河畔,狹窄的石板路上,保存了許多傳統的長條型街屋,
至今依舊散發著濃濃的古意。

這裡是適合鐵道遊憩的地方,所有的精華都圍繞在火車站旁….


平溪車站設立於1929101日,原名為「石底驛」。光復後(1946) 改為「平溪」。

站體小巧平實,無太多可觀之處….

老街沿路有許多販賣農產品的店舖,阿嬤的柑仔店,以及廚藝精湛的鄉土小吃店和餐廳;
穿梭在巷弄中,不時可發現最富人情、最古意的舊時器具;
或者隨意閒逛,突然驚見火車從頭頂的鐵橋駛過,令人迫不及待地想按下快門捕捉這難得的畫面。

沿著老街穿越鐵路往上走,左側的郵局旁有一座從日治時期遺留下來,全台灣唯一仍在使用的
老郵筒,直立式的郵筒外觀,上了亮光光的綠色油漆,精神奕奕地的守在平溪街道的一隅。

平溪分駐所及鄉公所後方,林蔭遮天,頗為清幽之境…

具有40年歷史的<觀音巖>,位於半山腰上,平靜的氛圍、至高的位置,很容易遠眺平溪鄉全景,
觀音巖分成上下兩層,上層拜媽祖,下層供奉觀音,是附近居民的主要信仰中心。

 

觀音巖旁邊,有幾座沿著山壁挖鑿的山洞,是日治時期為了躲避空襲而建立的防空洞,
至今洞口仍完整保存,不妨入內逛逛,體會早期避難的狀況。

 

寺院左側是<八仙洞> ,為防空洞修築兒成,裡面四通八達,洞中有洞,且有石桌石椅 。



從鐵道邊的駁崁街梯下來接回石底街」, 其旁的部分房舍係是用由日本運來的杉木所建造。

可惜老房子已所剩無多….

老街上的<福昌飲食店>,應該是年代最久的老店;

石底橋下溪水依然潺潺,

礦場人生卻早已遠颺….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