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9790.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

日治時期有三類建築,各代表政府、教會與民間的建築風格。

代表日本殖民政府權威主義性格的建築,大部分是模仿自當時歐洲流行的建築物,

可從日治時期城內的官方建築得知其大略。

 

DSC09769.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DSC09771.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

今日的國立台灣博物館、中山堂與行政院,

各代表日治時期官方古典式、過渡式與現代式三個時期的建築物風格。

 

DSC09767.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DSC09774.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

 

昔日台北三市街的規模是日治時期台北都市發展的主要基礎,

而都市體制的奠立與再發展,則有賴於日治時期的規劃。

 

DSC09768.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DSC09770.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

 

 

日治時期,台北現代化的具體建設可分為三個階段。

初期階段﹝18981920﹞進行的公共建設,以城內部分為中心。如自來水工程、下水道工程和鐵公路開闢等。

 

DSC09795.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

 

 

在店舖街面的市區改正方面,

有城內府前街和府中街等,採取模仿英國後期文藝復興式的立面建築。

 

DSC09772.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

 

   

以三市街為基礎在城北、城東、城南及西門一帶進行新生地區的街道計畫作若干地區的填土工作,

效法西方都市的街道組織,作重要節點﹝在都市中人群動線交接或集中的地方﹞建築物的配置。

其中城牆拆除後的三線道路的開闢,以及重要公共建築的設立,也是建設的重點。

 

DSC09780.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

 

 

進入第二階段﹝19201937﹞台北市工程的發展,由城內地區延伸到外圍地區,

進行的建設有:建築物由城內分散到新開發地區,使街路發展更為成熟。

店舖街面的市區改正,主要包括今日的迪化街和博愛路等在內。

 

DSC09790.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DSC09787.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DSC09788.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

 

   

到了第三階段﹝19371945﹞,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工業化的推展和南進政策的準備,

大部分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移向南部和海港都市的發展,只有東門町北側的幸町進行市區計畫。

此外,另有與醫療、交通有關的建設,如台大醫院、鐵路醫院和台北火車站的建成。  

 

DSC09793.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DSC09799.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

 

日本政府對台北市區進行計劃性的改造,除了破除以往農業文化的氣息外,對於現代化都市生活的推行,

也有其實際的成就,如新式街貌的推動,使台北市展現新都市的風格;交通建設的展開,使台北市成為全台交通的樞紐;

衛生環境與保健的執行,使台北市成為現代化的環境。

 

DSC09794.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

 

 

 

在日治期間,日本人對台北市的街貌,採取計劃性的建設。

當時日本人大量引進各種歐洲的建築風格,而且加以混合、變化、運用,因此展現出極為繁複的特色。

大致上,台北市的街貌可分為「古典式」﹝亦稱做「式樣」﹞、「過渡期」和「現代」三種不同階段的建築。

 

DSC09775.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DSC09766.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DSC09778.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DSC09777.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DSC09781.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

 

 

「古典式建築」興建的最早,約自1900﹝明治33年﹞至1920﹝大正9年﹞間最為盛行,是模仿西洋古典建築各時期風格。

當時的建築保存到現在的數量還很多,重要的建築有台北賓館﹝1901﹞、台灣大學醫學院﹝1907紅樓劇場﹝1908﹞、

國立台灣博物館﹝1915﹞、監察院﹝1915﹞、鐵路局﹝1919﹞、總統府﹝1919﹞、公賣局﹝1922﹞、台大醫院﹝1924﹞、

合作金庫﹝1927﹞、台北郵局﹝1930﹞、土地銀行﹝1933﹞、台灣銀行﹝1938﹞。

 

DSC09773.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DSC09776.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

 

   

「過渡期建築」是從「古典式建築」到「現代建築」之間的過渡,

一方面受歐洲現代主義講求理性、秩序的潮流影響,一方面運用鋼筋、混凝土新建材,逐漸捨棄古典式建築繁複、

華麗的裝飾,出現簡潔、明朗的立面風格,並以面磚﹝仿磚﹞,貼黏在混凝土牆面上,以1930﹝昭和5年﹞前後,最為流行,

重要的建築有中廣舊舍﹝1931﹞、司法大廈﹝1934﹞、中山堂﹝1936﹞。

 

DSC09791.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DSC09798.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

 

   

1937﹝昭和12年﹞以後,台北古典式建築常使用的山牆、拱窗、柱子等幾乎完全消失,開始出現矩形窗、水平線條,

並且不避諱混凝土牆的裸露,這種表現個人理念的「現代建築」到中日戰爭爆發後,逐漸減少。

重要的建築如台北電信局﹝1938﹞、行政院﹝1940﹞。

 

DSC09785.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DSC09784.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DSC09783.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DSC09789.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DSC09786.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

 

 

儘管日治初期的都市發展,依然沿襲19世紀末年﹝清末﹞劉銘傳對台北的經營,

但日本殖民政府刻意建立台北成為政治、

 

金融以及學術教育的中心,使台北正式成為全台的領導樞紐。

 

DSC09782.JPG - 日治時期的台北街頭

 

於此一目標,

日本殖民政府有計劃的擴建台北市街,

使得日治期間的台北展現現代化的都市風貌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