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北區公園國民小學(簡稱公園國小)其歷史可追溯

至1898年設立的臺南小學校。

臺南小學校最初設置在臺南孔廟內,之後陸續搬遷及更名,

在1923年才搬到了公園國小現址,因為位於花園町,因此校名

取為「花園尋常高等小學校」。

二次大戰後,學校本身廢除,由北區第二國民學校遷入接收,

為今天的臺南市立公園國民小學,校內的「原花園尋常小學校本館」

於民國九十二年(2003)7月10日被公告為歷史建築。

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一年(1898)10月1日,台南小學校設立,

為專供日本人就讀的學校,最初是借用臺南孔廟的明倫堂與

府儒學上課,是為臺南國語傳習所附屬尋常高等小學校,

最初有學生40人。1901年4月,小學校遷移到新建於柱仔行街

的校舍及職員宿舍(原址現為臺南市美術館一館)。

1902年4月1日,學校改稱臺南尋常高等小學校。

1904年7月,由於臺南師範學校廢止,其位於西竹圍

(後來的竹園町)的校舍改由臺南尋常高等小學校使用;

而柱仔行街的校舍在後來改由臨時臺灣糖務局臺南支局使用,

而在糖務局被裁撤後,在1908年改為

臺南尋常高等小學校分教室。

到了大正五年(1915)4月設立了台南第二尋常小學校後,

臺南尋常高等小學校的校名因此改為「台南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

而在大正十年(1921)4月因教育制度改變,

又更名為「竹園尋常小學校」。

後來台南州立第二中學校成立,

於大正十二年(1923)接收竹園尋常小學校校舍,

原本的小學則遷到建於花園町的新校舍,

改稱「花園尋常高等小學校」。

1941年4月1日,學校改制為「花園國民學校」。

戰後,學校本身隨日人引揚而被廢除,

原校舍由北區「公園國民學校」(原為伏見國民學校,

1946年改為第二國民學校、1947年改為公園國民學校,

原址為今延平國中)在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遷入,

即今天的公園國小。

原花園尋常小學校本館該建築坐東朝西,

除門廊與南北兩端略為突出外基本上是

一字形建築,於東西兩面皆設有走廊,樓梯位於南北兩端。

一樓川堂兩側為辦公室,二樓為教室。

門廊為三拱圈形式,後接川堂,上面有直立壁柱,屋簷下

設有十座具裝飾性的托架。

兩翼部分一、二樓各有五個拱圈,

不過一樓是圓拱形式,二樓則是弧拱形式,

拱柱於一二樓間有白色橫帶做裝飾。

至於兩端的樓梯間在二樓也有兩條白色橫飾帶。

民國六十三年(1974)時整修門廊及中央的立面部分。

近年則將屋頂換成金屬,並將正面復舊。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