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位於臺南市東區(日治時期為旭町),
為日治時期的臺灣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的營舍,為日治台灣兩個重要
軍事基地之一。
1927年前(1927年在屏東新設飛行第八聯隊)是大日本帝國國土最南方
的陸軍基地,也是日本皇室成員行啟、御成臺灣經常視察之地,
包括1923年昭和天皇臺灣行啟。
營區緊鄰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戰後由中華民國陸軍進駐,
並在1966年納入國立成功大學成為光復校區。
目前尚存五棟營舍,分別是第二聯隊本部(藝術研究所),
第七、八中隊營舍(工業設計系館),第五、六中隊營舍(歷史系館),
軍訓室和歷史文物館,是極少數留存的日治時期軍事建築。
其中第二聯隊本部,第七、八中隊營舍,第五、六中隊營舍,
2003年11月10日公告為國定古蹟。
明治40年(1907)後,
陸軍步兵第一聯隊進駐臺北,步兵第二聯隊則進駐臺南。
營舍建築由日本陸軍經理部營繕組設計,
為明治末期、大正初期的作品。
這兩建物出自日軍的永久兵營計畫,
第一期永久兵營計畫於1902年開始,1904年5月完工,
與第一期永久兵營相比,1910年開始的第二期永久兵營
因為有第一期的經驗,以及在日俄戰爭勝利,
因此最為華麗,而兩棟都可容納兩個中隊。
二次大戰後,步兵第二聯隊營舍由中華民國國軍接收,
改為第二、八、十軍軍部,成為中華民國陸軍光復營區;
直到民國55年(1966)10月5日才轉給國立成功大學使用,
改為成大「光復校區」。
1969年8月歷史系遷入第五、六中隊營舍。
2004年8月中文系及外文系遷離,
正式成為歷史系館。
第二大隊第七、八中隊營舍(現為工業設計系館)在
1969年後作為行政大樓使用,得名「大成館」,
而後1977~1981年歸於造船學系,
1985年工業設計學系與夜間部遷入大成館,
1991年夜間部遷離本館,
正式成為工業設計系館。
工業設計系館與歷史系館在構造上,
為日本陸軍最早實驗採用鋼筋混擬土的建築之一。
禮賢樓則是磚造為主;
營舍的空間平面皆是一字型,在四周有迴廊。
兵舍均置於一有通風孔的基座上,主入口位於北面正中央有
六柱古典羅馬式門廊,正後方也有入口,但門廊只有四柱,
而左右兩側三分之一處亦設有次入口,東西兩端也有出入口,
但並沒有門廊。
本部外觀與兵舍相似,但在北面有兩個入口門廊,
門廊之間有五個連續拱圈,而兩側有兩個連續拱圈;
東西兩面各有三個獨立拱圈和裝飾性的小扶壁,
而南面則為十四個連續拱圈,此外主入口門廊的式樣
也與兵舍大不相同。
工業設計系館的東西側邊入口陽台尚有五芒星之裝飾,
其為日本陸軍的象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