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初期,大林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大莆林街」(舊制街庄),
隸屬於打貓北堡。該街西北與甘蔗崙庄為鄰,東北及東南與潭底庄
為鄰,西南為下埤頭庄。
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901)11月11日,全台設置二十廳,
該街隸屬於嘉義廳。
1904年2月15日,該街編入「大莆林區」,隸屬於嘉義廳。
1909年10月25日,全台整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街仍隸屬於嘉義廳。
1910年1月18日,各區管轄區域調整,該街仍隸屬於嘉義廳的「大莆林區」。
大正九年(1920)10月1日,全台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
該街改制並簡化為「大林」大字,隸屬於臺南州嘉義郡大林庄。
昭和十八年(1943)10月1日,大林庄升格為大林街。
戰後大林街改制為大林鎮,隸屬於臺南縣,
大字亦改制為里。
民國39年10月25日,雲、嘉、南分治,
大林鎮改隸屬於嘉義縣。
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為大莆林,
大林鎮屬於嘉南平原近山平原區,石龜溪及三疊溪環繞南北邊界,
鎮內的東西區大致以今縱貫鐵路為界。原來境內是一大片「鹿仔草」
等樹所構成的叢林。故稱大莆(埔)林。
今天其所屬社區仍保有和「林」有關的地名,
如中林、內林、林頭、林仔頭、林仔前、頂員林(今上林)等;
及和「鹿」棲息地有關的鹿樹山丘(今大林國中)
及鹿窟(堀)溝二個地名。
因大林位居嘉南平原上山海的要衝,
也是清代南來北往官道的重要驛站,鄰近城鎮的鄉民、買賣者
會眾於此,因此成市。
貿易之盛,可謂嘉義縣之一大市鎮。
商業的繁榮,也帶動了人口的高速成長。
約在今天台一線省道和安霞宮(開漳聖王廟)
之間的中山路,形成了一條清代老街。
街道兩側林立著門面寬、屋深長的店屋,
可說是當時的嘉義首富之地…..
劉姓街屋,首次發現,
頗有驚豔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