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100563.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咸豐元年(1851)泉州府同安縣籍移民林藍田為躲避海盜,

自雞籠(今基隆)移居大稻埕,在中街(今迪化街一段,

民生西路與歸綏街口之間)以「林益順」為商號,開設三間

閩南式建築的店鋪(今勝豐食品行與林五湖本館),

是為大稻埕最早的商店。

PA100520.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21.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22.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三年(1853)艋舺同安人大舉遷入大稻埕,

林益順商號的買賣也開始擴大,

以輸出米、糖、茶與樟腦等商品為主。

九年(1859)臺北霞海城隍廟在中街以南落成,街市延伸至

城隍廟前,出現南街(今迪化街與永昌街至民生西路口之間)。

PA100523.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24.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25.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26.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27.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28.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29.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30.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因南邊多沼澤溼地,便轉而向北發展,出現中北街(今迪化街與

歸綏街至涼州街口之間)、普願街(今迪化街與涼州街至迪化街

312巷口之間)與杜厝街(今迪化街與迪化街312巷至民權西路口之間)。

大稻埕逐漸成為臺北重要的商業區。

PA100531.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32.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33.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34.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35.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36.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咸豐三年(1853)艋舺發生頂下郊拚械鬥事件。

三邑人獲得安溪同意,以祖師廟作為進攻路線,焚毀祖師廟後

進攻八甲莊。同安人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向北奔竄,

先是奔往大龍峒,但不受當地同安人接納,且當時連下幾十天雨,

無法砌土埆牆建屋,故再遷至大稻埕。

PA100537.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38.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39.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40.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41.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同安人在林佑藻的帶領下建立新市街,

利用淡水河的航運之便對外貿易,商業日盛。

PA100542.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43.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44.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45.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46.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47.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57.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58.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咸豐八年(1858)清朝於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清政府同

英國與法國簽訂《中英天津條約》與《中法天津條約》,其中規定

對英法兩國開放安平、鹿耳門、鹿港與淡水作為通商口岸。

十年(1860)淡水港正式開埠,實際卸貨的口岸則包括艋舺與大稻埕,

但因艋舺河道日漸淤積,加上當地居民排外,大稻埕逐漸取代其北台灣

商業中心的地位。

PA100549.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52.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53.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54.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55.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56.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59.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60.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英、美等國商人紛紛於六館街(今南京西路尾)成立洋行,

以大稻埕為中心,進行茶、糖與樟腦等物資的國際貿易,

大稻埕從此被納入國際貿易體系。

PA100561.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62.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63.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64.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65.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66.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67.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09.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10.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11.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茶葉貿易迅速造就大稻埕驚人的財富,

亦將異國風格的建築、宗教等文化帶入了

大稻埕地區,

此時期大稻埕開始出現洋樓,

洋樓仿自南洋的殖民地式建築,

以兩層樓為主,主要以紅磚與木材為建材。

PA100568.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69.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12.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13.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14.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15.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16.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19.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屋頂上加蓋平直的女兒牆,砌為封閉或鏤空的圖案,

或嵌有標示店號的匾額。窗戶受洋樓的拱形迴廊影響,

將拱圈與窗洞結合,通常開有三個拱窗,有時設置拱廊。

DSC_5017.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18.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20.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21.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22.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23.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簷間有細密的線腳。加有上釉的花瓶欄杆,以上綠釉為主,

但也有上藍釉與白釉的型式,是臺灣地區洋樓的

常見特色……..

PA100571.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72.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73.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80.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81.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82.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日治時期初,

大稻埕的茶葉貿易依然興盛,引進新式生產設備,

並打出日東紅茶的名號,銷往美國與加拿大,

茶商李春生與陳天來等皆因此致富。

淡水線鐵路的興建,大稻埕市街由此擴展至臺北圓環附近。

同時因淡水河上游開墾伐木,破壞山區水土保持,加速下遊

河道的淤積,加上河水時常氾濫,碼頭的功能逐漸減弱,

同時鐵路的興建取代河運,貨品多改以由基隆輸出。

PA100570.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74.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75.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76.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四十一年(1908420日縱貫鐵路通車後,

大稻埕的南北貨、中藥、布匹批發業更加彭勃發展。

PA100577.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78.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PA100579.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大正時期(1912~1926)樣式建築盛行,大稻埕出現仿巴洛克式店屋,

以紅磚與洗石子為建材[1]:118,並開始使用面磚。

頂部具有以花草、動物或渦卷紋飾裝飾的山牆,中央嵌有姓氏、勳章飾、

壁龕飾或仿日式家紋,兩側的收頭具有獎杯形、圓球形或燈形等形狀。

窗前有時設有曲線凸出的花台,增添家居休閒的氣氛。

與部分洋樓式店屋相同,嵌有可塑上店號的匾額框。

DSC_4996.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4997.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4998.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4999.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00.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01.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02.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03.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有些花草紋飾採花圈與彩帶的造型,

是受西方聖誕節裝飾的影響。

門頂框架上設有托架,但此處僅有裝飾功能。

1930年代後前現代主義建築興起,

大稻埕許多店屋改建為現代主義型式。

普遍使用鋼筋與混凝土,大量使用面磚,

高度也多增至三層樓。

DSC_5004.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05.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06.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07.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DSC_5008.JPG - 散步---  大稻埕  歷史街屋

立面裝飾簡潔但變化多樣,使用當時流行的幾何線條,

且每一棟店屋皆有其獨特的形式。

部份立面仍保有巴洛克式的山牆,

但裝飾已大量簡化,門框托架也消失。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