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興建的台中公園位於台中市公園路,與自由路、
雙十路、精武路交接,環境優雅,曾為台灣八景之一。
1903年,台灣正值日治時期的「街區改正」計畫,
台中公園是台中目前唯一自日據時代保留至今的公園,
有獨特的歷史意義,
也是台中面積最大、位於鬧區的綠地。
台中公園經過一百多年維護與整理,將古典與現代化兼容並蓄保存,
公園內日月湖中的湖心亭,建於清光緒34年,與台中公園附近的中山橋
同列為台中市定古蹟。園內人工湖提供小船出租,
還有望月亭、砲台山等古蹟。
1908年,臺灣總督府舉辦的「臺灣縱貫鐵路全通式」會場選定在臺中公園,
由櫻井組負責興建會場建築,包含公園內中之島上的貴賓休憩所–池亭
(亦為活動舉辦完後唯一存留的建築,後總督府被列為紀念建築物,
今為臺中地標–歷史建築湖心亭);
1909年1月臺中廳頒布〈臺中公園管理規定〉令後,
臺中公園正式由政府負責管理與維護。
由芳賀鍬五郎規劃園藝。1910-1912年擴大公園範圍,將公園旁的農園與
霧峰林家私有花園「瑞軒」被納入公園範圍;
1912年4月與後藤新平銅像,同年10月臺中神社落成,
1917年增設小型動物園猿檻。
1926年為舉辦中部臺灣共進會增建林產館與演舞場,
1935年臺中放送局於公園內建放送塔,1936年6月林獻堂參加
在臺中公園舉辦的始政四十一週年活動時發生祖國事件,
1940年臺中神社遷祭水源地公園。
臺中神社在1942年遷建到新高町水源地公園內(今忠烈祠與孔廟),
升格為國幣小社,原臺中公園內的縣社臺中神社主體被拆除,原處另立
兒玉源太郎紀念銅像座、(戰後再被拆除)
1973年,由臺中與日本的獅子會共同捐贈孔子像立於原基座上。
1911年,由臺中廳長枝德二組籌委員會,
請名古屋伊藤滿作設計
施工建於新高町84番地,即臺中公園北門樓北方,
1912年10月27日落成,
當時神社建築,有神殿8坪,拜殿15坪;為縣社,
祀奉神明為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及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共四神。
1942年遷至新高町水源地公園內,升格為國幣小社,
原公園內的神社主體被拆除。2000年,市政府找回神社的鳥居,
補了二根石柱並放倒在遺址原地。
於2006年至2007年左右,現存石砌臺基、銅馬與
狛犬各兩座、奉獻紀念碑(原為日治時期,園內有為許多
設施和植樹而奉獻的紀念碑,原立在各個角落,
目前集中保存17座)等都是臺中神社的遺跡……..
另外在公園東側的網球場旁,與人行道交接處,
也有一座日治時期的「昭忠碑」,用來紀念1895年
日本接收台灣時戰歿或病歿的日本軍人。
這座紀念碑原設於他處,
後因興建鐵路而移至台中公園的東側。
戰後,昭忠碑被改為「勝利碑」。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