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舊稱「阿罩霧」,一說為出自阿立昆族貓羅社所居之地的原住民族
阿罩霧社(Ataabu社,或譯阿他霧社);另說則為此地東半部山區經常
煙霧繚繞,因而得名。
霧峰最有影響力的氏族屬林家,人稱霧峰林家。
與板橋林家(無親屬關係)、鹿港辜家、高雄陳家、基隆顏家
並列為近代顯赫的台灣五大家族。
霧峰地區自古為為平埔洪雅族社域。
清康熙時期,隸屬於台灣府諸羅縣,雍正初年,為彰化縣貓羅堡
轄區範圍,開始有漢人沿大肚溪至溪東開發柳樹湳。
乾隆年間,此地始設「貓羅新莊」。
而根據伊能嘉矩的考證,
自清代,就出現霧峰一名,作為阿罩霧的雅稱。
位在霧峰第一公有市場旁的的霧峰民權路、民主街,
攤商店舖密集,不過因已沒落,環境髒亂,積水問題嚴重,
經民代及地方人士爭取,霧峰區公所展開整修,
並命名為「阿罩霧舊街」。
並鋪上紅磚,要讓老街活化,重現風華。
民權路、民主街是霧峰早期重要聚落,
然而整個霧峰街區內還是以霧峰林家周邊街路,
漫步起來比較有感覺………
霧峰林家,是霧峰林家在阿罩霧的園林與宅邸建築群的總稱。
計由頂厝、下厝及萊園等三大部分組成。
下厝為林文察之子林朝棟於同治元年(1862)所建,
由四大厝並排而成,均為座東朝西,其中以五進的「宮保第」
面寬達十一開間最為壯觀。
頂厝為林奠國家族在光緒年間所建,
包括景薰樓、蓉鏡齋、頤圃、新厝等。
景薰樓組群為林家頂厝代表,是林奠國族支所居住,內外共三進,
前後營建時間長達卅餘年,其中第二進為林獻堂邸。
蓉鏡齋為紅瓦、土埆磚造三合院,作為提供私塾之用。
新厝係林文鳳族支建築,包括尋芳園、孔雀寮、水池、花園等休憩空間。
頤圃原為頂厝穀倉與客房,經林紀堂整理後遍植菊花,並起蓋二層洋樓。
此行散佈在霧峰街路,才發覺萊園街上的新厝似乎更有韻味。
由於未予整新的關係,反而更見其歷盡滄桑的面貌………
洗石子工藝的豪宅大院門樓,可想見其昔日風華,
真希望此宅亦能列入整修,重展其風采。
其旁林木中似有腐朽木棚構造及基座台度,
似是戲台之類的建築 ?
任其頹倒荒置其間,不禁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