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瓜露頭是金瓜石、九份地區一處具有重大意義的地點,
1893年,淘金客潮州人李姓人家沿著大粗坑溪、小粗坑溪合流處往上溯源、
尋找金礦,在山頭發現小金瓜露頭,開啟了金九地區輝煌的一頁採金史。
起初發現小金瓜露頭時,金礦蘊藏量豐富,外觀就像是小南瓜,
後來經過開採後,卻變成河馬頭的形狀,就像是一隻河馬趴著在看海。
距離大粗坑古道出口不遠處,
在瑞雙公路19.5K的位置,有條小徑,能通往此處。
在小徑的頂端,是座外形有如河馬的山岩。
這個被稱作「小金瓜露頭」的岩體,是從清光緒16年(1890),
在基隆河發現沙金後,一路溯源而上所發現的。
也因為它,而開啟了金九地區的黃金歲月……….
當時台灣巡撫劉銘傳修築台北、基隆間的鐵路,
工人於七堵架設橫跨基隆河的鐵橋時,在河中發現了沙金。
於是淘金客聞風而至,出現幾千人在河裡淘洗沙金的盛況,
甚至彼此爭奪地盤而衝突不斷。
光緒十七年(1891年)九月,清廷下令禁止民眾淘金,
並於次年(1892年)二月在基隆廳設立金沙局,
暖暖、六堵、七堵、四腳亭、頂雙溪各設分局。
然而官營狀況不佳,於是金沙局改委由淡北五大商合組「金寶泉」商號
辦理採金事務,自光緒十九年(1893)一月起, 以一年半為期,
「金寶泉」認繳兩萬兩,取得採礦權。
所有採金人須向「金寶泉」繳費領牌,才准許淘金。
光緒十九年,淘金工人溯基隆河往上探尋金礦,
在九份的小金瓜發現露天的礦脈, 為九份發現金礦的開始。
次年(1894),又發現大金瓜的露天礦脈。
當時的淘金客就以「金瓜石」做為該地的地名,
開啟了金瓜石的黃金歲月。
由於大金瓜露天礦脈含金量豐富,
當時聚集在此的採金工人達數千人,
金瓜石成為熱鬧喧囂的山城聚落。
「金寶泉」一年半的採礦權合約期滿,由於獲利豐碩,
於是官方決定收回礦權,恢復官辦抽釐的方式。這時清廷金沙局廢除七堵、
水返腳、三貂等分局,新設九份山、小粗坑兩分局。
金沙局採金的重心, 已由基隆河逐漸移到
金礦豐沛的金瓜石地區,時為光緒二十年(1894)。
清廷還來不及開發金瓜石的黃金。
這一年,清日爆發甲午戰爭,清廷戰敗,
次年四月十四日雙方簽訂馬關條約,
清廷割讓台灣。
明治二十八年(1895),日本正式佔領台灣,
台灣總督府仿清廷制度設置「砂金署」於瑞芳,
接管金瓜石地區的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