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鹽鄉還未開發之前是一片滿目荒野的草原地,
為「巴布薩」平埔族居住地區,約在三百多年前,先民由福建泉州
來到本鄉拓墾,只見當時地面被耐鹽分植物「蒲鹽菁」所覆蓋,
冬天時寒冷且乾燥,鹽分隨著水分上升至地面,
呈現遍野白茫茫的獨特景象,因此將地名取為「埔鹽」。
說法二則是:清初漢人渡海來到這裡時,大片土地尚很荒蕪,
據老一輩傳下來的說法,埔鹽原早是大片草埔地,因含
鹽分比較多,而有「埔鹽」這地名。
豐澤村聚落包括「下園」、「中(古)股園」、「潭底」,
屬於大廉埤灌溉系統下游,因灌溉水源不足變為旱田,
旱田閩南語就是「園」,「下園」就是下方旱田,「中股園」就是
居於中間旱田,「潭底」和打廉村相連接,
附近地勢低漥,有很多口大魚池,因而得名「潭底」。
由於本村都是旱田,最需要豐沛的水源,
所以光復後創村時採用代書陳鑒才的提議命名為豐澤村。
豐澤村素以製香及雞毛撢子聞名,
製香的歷史已有數十年之久,大大小小、
各式各樣的香品應有盡有,走在村內,「香」氣四溢,
曝曬的香支,也構築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
雞毛撢子製造業也曾經盛極一時,
是豐澤相當熱門的行業。
聚落亦以陳姓為大宗,
此間有古厝兩處,頗有可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