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鹽鄉還未開發之前是一片滿目荒野的草原地,為「巴布薩」平埔族
居住地區,約在三百多年前,先民由福建泉州來到本鄉拓墾,只見當時
地面被耐鹽分植物「蒲鹽菁」所覆蓋,冬天時寒冷且乾燥,鹽分隨著
水分上升至地面,呈現遍野白茫茫的獨特景象,
因此將地名取為「埔鹽」。
另一說法是清初漢人渡海來到這裡時,大片土地尚很荒蕪,
據老一輩傳下來的說法,埔鹽原早是大片草埔地,因含鹽分
比較多,而有「埔鹽」這地名。
廍子村位於埔鹽鄉最北邊,是台19線進入埔鹽鄉門戶,
緊鄰76號快速道路交通便利,距離順澤宮2公里,
車程僅約5分鐘。
「廍仔」地名的由來,是由於乾隆中葉瓦磘村民施曾登,
曾在現今的廍子村第九、十鄰開設糖廍而得名,該糖廍由三子施金寶負責經營,
為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產業,
直到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割讓台灣給日本,
日本人在台灣興建新式糖廠,施家傳統老式的糖廍便遭淘汰,
糖廍事業也因此宣告結束。
糖廍拆除後,施金寶的後代子孫,
在原地改建住屋定居,稱為「廍子」。
廍子村是典型的農村,「新竹圍」、「埔尾」、「竹圍」、
「公館」、「蔡厝」、「蘇厝」、「廍子」是主要聚落。
最先定居本村的是現居住第3-5鄰的陳氏渡台祖先,
在雍正年間由福建安溪遷居本地,因在住家四周栽種刺竹,
作為防禦盜匪的圍牆,聚落被稱為「竹圍」。
廍子村典型傳統三合院建築的「陳家古厝」,
是重要的地方文史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