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入墾集集約在1771年後,形成的聚落依序有「林尾」、「湳底」、
「吳厝」、「柴橋頭」、「八張」、「屯田」、「洞角」、「大坵園」、
「草嶺腳」、「公館」、「北勢坑」、「頭埤仔」、「坪底林」、「雞籠山」等。
1781年,集集已成為入墾要道,市街就此形成,
當時的集集街道名為「半路店」,
半路店的由來是因為在林尾與柴橋頭兩聚落之間。
集集街加以週邊各庄成為近山地區大型聚落。
《彰化縣志》中所著:
「集集街:屬沙連堡,民番交易之處,距邑治六十五里,為入山要路。」。
清代進入集集的路線有二,一為自今名間鄉經隘寮進入。
另一路線是由今竹山鎮社寮乘渡船而入。
集集是進入水里、魚池、埔里等地的據點,也與南投方面往來頻繁。
在「郭百年事件」後集集為入山隘口與番漢交易中心的地位更趨顯著,
「開山撫番」政策下,集集更為發展,另立集集堡。
日治初期,戰後的集集市街已不復清代盛況,
市街的重建以設立機關單位為起頭,集集街鐵路與通往鄰近村庄的輕便軌道
加上香蕉經濟,使集集在日治中期的娛樂餐飲業達到高峰,
遂有「小台北」之稱………
臺中州是日治時期至戰後初期的行政區劃之一,
1920年合併原臺中廳與南投廳而成,
轄域為今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臺中州以下共有 11 郡 1 市(分別為大屯、彰化、大甲、東勢、豐原、員林、
北斗、南投、能高、新高、竹山等 11 郡及臺中市),
州署設於臺中市。
轄下新高郡管轄集集街、魚池庄及不設街庄的蕃地,
郡名取自新高山(即玉山)。
轄域包含今南投縣集集鎮、魚池鄉、水里鄉、信義鄉等地。
當時郡役所亦設於集集街………
可見集集街的地位。
集集街轄域原有集集、林尾、柴橋頭、隘寮、社子、拔社埔六個大字,
1940年10月1日後加入新高郡蕃地內一部分,設「郡坑」。
日治時期隸屬新高郡集集街成立信用組合後,水里為其分場,
光復後集集街改為集集鎮,
信用合作社改名為集集鎮農會,水里為其辦事處﹔
民國三十九年行政區域重新劃分後成立水里鄉,
將其辦事處改名為水里鄉農會。
原集集信用組合,又稱為集集購買利用組合,
其建築目前仍被保留下來……….
外牆及入口處仍掛著集集鎮農會字樣,目前則是便利商店。
優美的仿柱之柱頭裝飾, 展現現代主義的風格。
研判是1930年代之後的建築。
鄰近火車站另有一日式住宅,
則不知其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