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糖廠、橋仔頭糖廠,舊稱橋仔頭製糖所,
為台灣第一座現代化製糖廠。原隸屬於臺灣製糖株式會社。
現為高雄市定第三級古蹟。
製糖工廠由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倡議,並由三井財團等業者籌備,
推舉鈴木藤三郎為社長,1900年(明治33年)底勘察、擇址。
歷經初建(1901〜1904)、擴建(1905〜1911)、完備(1911〜1945)等三個階段。
第一工場成立於1902年,為臺灣,每日壓搾甘蔗量1000公噸;
第二工場成立於1908年,每日壓搾甘蔗量1000公噸。
第一、二工場於1958年合併。
橋頭糖廠與小港糖廠於1966年7月1日合併,更名為高雄總廠。
高雄總廠於1975年更名為高雄糖廠。
高雄糖廠製糖工場於1999年2月8日停止製糖,改制為高雄廠。
2006年台糖公司將工廠區及辦公區規劃為糖業博物館。
橋頭糖廠現在名為高雄糖廠,舊稱為「橋仔頭糖廠」,
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機械式製糖工廠,創建至今已有百年歷史,被列為縣定古蹟,
製糖廠、日式木屋、防空洞、紅磚水塔等昔日古物保存完好。
而外貌則是日本人模仿荷蘭人在東南亞殖民地的建築方式,
除了架高的地基外,迴廊與連續拱門仿自歐洲建築風格。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廷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
日治時更創設新式製糖廠,以達其壓榨殖民地資材之目地。
1901年首創台糖株式會社橋頭第一工場,成為全台第一座新式製糖廠,
並於1902年開始生產砂糖。
「社宅事務所」,目前已列為三級古蹟,是橋頭糖廠內最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
其風格基本上是模仿荷蘭在東南亞殖民地的建築樣式,和一般歐洲帝國主義在熱帶地區
的殖民樣式有很大的類同。
建築採地上架高結構以利通風(避免熱帶瘴氣),
迴廊和連續拱門造型則是歐洲傳統建築的移植。
所以建築學者稱它們為「熱帶殖民樣式」。
「社宅事務所」其入口中央門廊及基座甚至採用了從英國進口的鋼筋混凝土構造,
以便能在其上方設置砲台作為防禦工事。
而迴廊屋頂四周女兒牆則設有槍孔可依峙持槍應戰。
不僅如此,房舍下方甚至挖了地下室儲備糧食,「匪徒」來襲時,
由製糖所員工籌組的自衛隊在建物上方防禦,女人和小孩就躲在地下室,
此時「社宅事務所」自成一座堅固的防禦堡壘。
修復過程中在迴廊下方也發現1901年引進台灣的鋼筋混凝土構造痕跡,
更加證實了本棟建築物為台灣最早期的鋼筋混凝土構造;
室內空間係按照日治時期的格局修復,空間方正簡潔並有精緻的木雕門飾及天花,
力求回復到日治時期辦公廳舍的樣貌,身處建築物內,
有彷彿回到過去時空之感覺。
另,廠長宿舍係傳統的日式官職宿舍,其構造特色為台檜屋架、高架地板、
木床束及台灣日式宿舍僅見之獨立磚造基礎,加上前庭後院與別緻的觀景露台,
是目前廠區內最具代表性的日式木造宿舍與精緻日式庭園景觀區,
外觀典雅,為遊客及團體申請導覽參觀
及拍照之熱門場所。
黑銅聖觀音像也是園區內
極為典雅的一處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