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鄉舊名為「雙溪口」,該鄉東接大林鎮以三疊溪為界,

北以華興溪與雲林縣大埤鄉為畔。兩溪於溪口所在地約一公里處交叉合流直奔北港溪

形成雙溪咽口。遠在二百多年前,祖先由福建、廣東兩省遷移來台定居於此,

鑒於現時環境而取名為「雙溪口」。






明治28年(1895),日治初期稱為「雙溪口區」,

至大正9年(1920)十月地方制度更改廢區置莊,同時將「雙溪口區」改為「溪口庄」,

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戰後將「溪口庄」改為「溪口鄉」。








明治28年(1895)區隸屬嘉義縣打貓支廳,大正9年(1920)十月地方制度更改之區

罝庄時改為溪口庄隸屬台南州嘉義郡,同時將溪口區轄之西庄部落改隸新港庄,而將新港庄

轄之柴林腳及大埤庄轄之游厝等兩大部落歸併本庄,

共轄十大部落劃分為二十保。








溪口庄轄域內分為溪口、頂坪、上崙、崙尾、本廳、厝子、三疊溪、柳子溝、

柴林腳、游厝十個大字。

崙尾大字下有「天赦」、「崙尾」小字名。



於清康熙年間,漢人就來此地開墾。

今溪西村有座建於清乾隆三年(1738)的「北極殿」,就可以推測溪口開發的時間。

鄉內「游厝庄」(游東、游西村),是當時游姓先民聚居之地。

「海豐仔庄」(海瀛村),則是來自廣東惠州縣、海豐之先民定居地。

而上崙、崙尾則是先民依當時地形而命名。

溪口五大姓分別為陳、張、劉、邱、蔡。



溪口老街於道光年間開始發展,是台灣少見的平原客家老街,

也是嘉南平原唯一的客家街市,居民至少一半以上都是客籍後裔。

雖然溪口鄉近年力推客家文化,想把溪口與客家庄劃上等號,

但實際上當地居民在漢化後也很少會講客家話。



溪口老街,位於溪口鄉中正路段,老街於清道光年間形成,

是鄰近莊民市集之地,目前老街上保有一段傳統街屋,

知名百年歷史張濟生中藥店是老街上第一幢建築,

另有張氏家族所建巴洛克風格洋樓,

迄今仍可在老街上看見……….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