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茶被奉為「黑金」的年代,三峽擁有礦物質豐富的岩山與淡水河航運的
交通優勢,過去曾是北台灣數一數二的重要茶區。
近來,台灣農林在三峽重新復育老茶園,重啟「熊空茶園」與「大寮茶文館」,
透過環境與文化現身說法,揭示了台灣茶業的下一步。
儘管廢墾是不得已,但在三十多年的沉寂之後,堅韌的茶樹卻重新發芽,
成了台灣農林發展有機茶的重要契機。在休閒農業政策的鼓勵下,台灣農林啟動老茶廠
改造計劃,自2010年大溪老茶廠開始,緊接著熊空茶園、大寮茶文館、銅鑼茶廠……等,
一個個串連起茶業的亮點。
台灣農林表示,八十年代前台灣農林公司供應台鐵火車上的茶葉,是許多旅人難忘的記憶,
也伴隨台灣民眾走過一世紀的茶葉史,
今後會秉持傳統、致力經營,並愛護大地、維護生態理念下,持續增加有機茶園栽種,
以堅持「做好茶、賣好茶」,提供消費者喝到健康好茶為努力目標。
經發局表示,台灣農林公司的前身是「日本三井合名會社」,
在台北海山區、桃園大溪大規模開闢茶園,並興建製茶廠專製紅茶,
生產享譽遐邇的「日東紅茶」,是台灣紅茶的先驅。
台灣種茶淵源久遠,但要談到規模生產,主要受到日本政府影響,
而前身為「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的台灣農林,自1899年創立以來便配合開拓政策,
在坪林、桃園、三峽、銅鑼、南投等地投入生產,造就了台灣茶業的輝煌時期。
民國六十八年之後,因為外銷熱潮衰退與茶業政策轉向,三峽茶業迅速沒落,
不少茶農放棄種植,而熊空茶園也面臨廢墾,茶樹被森林吞沒,茶的記憶漸漸消逝。
「熊空茶園」位處新北市三峽群山之中,海拔約有七百公尺,
園區面積相當廣大,這裡有著幽美蒼鬱的樹林、綠蔭山 谷和有機茶園,
是一處令人著迷神往的美麗秘境,
距離這喧囂擾嚷的台北市區也不過區區數十分鐘的車程而已。
約莫有七個大安森林公園面積大小的熊空茶園,
在「台灣農林」努力經營以及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可說十分用心維護整片園區的優質生態環境。
讓生態有機茶園以自然的農法來復耕田地,
也堅持在無農藥和無化學肥料的環境下完全自然生長,
使得靜謐的熊空茶園不但保有最原始綺麗的蒼翠山林,
也讓這片美麗大地以最自然的作物來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