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町為台灣日治時期臺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九丁目,因町內範圍有太平街而得名。
該町與永樂町相望,兩町公學校校際棒球賽等體育活動抗衡為盛事。
另外,該町範圍約為今大同區之延平北路一段至三段附近,延平北路在當時名為「太平町通」。
太平町在戰前是台灣人社會運動的大本營,在戰後則是引發影響台灣社會甚鉅的二二八事件的起始點。
延平北路闢建於日治時期。1922年臺北市町名改正,稱為「太平町通」,
因沿線為太平町(今延平北路一段~三段)。
延平北路一帶,是日治時期的「太平町」,與「永樂町」(迪化街一帶)都是大稻埕最熱鬧的商街。
當時日本人多住於台北城內,走出北門城外,進入「太平通」(延平北路),宛如走至境外,
大稻埕洋 溢著台灣風味,與城內的氛圍宛若是兩個不同的國度。
1920年代,台灣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大稻埕也成為台灣知識菁英匯聚之地。
蔣渭水經營的「大安醫院」也在這條路上。
70幾年後,原址已成為一棟現代大樓,一樓是 義美食品的門市。
日治時期三大藥房之一的「太和堂藥房」,簡潔工整的設計,難掩舊時代風華。
太和堂藥房為李家的「起家厝」,對家族有重要意義,子孫也堅守不分家的觀念。
由於老房子久未使用,木構架逐漸腐朽、受潮長出白蟻,希望重新修復,延續其壽命。
太和堂藥房始建於日治時期(1910),
後因太平洋戰爭末期,日人在隔壁街屋設高射砲,為清出防火巷被迫拆除。
戰爭結束後,著手重建,但物資缺乏的年代,修復之路可謂點滴而成。
太和堂藥房北側鄰延平北路153巷,是清代新興街的一部分,
日治時期市街改正後,此巷成為僅存的新興街殘段………..
位在太平町四丁目的「順天外科醫院」,歷經百年臺灣醫學發展歷程,
不但為謝家奠下景福四代的基礎,更在橫跨殖民主義與自由經濟的時代氛圍下,
見證臺灣西方醫學制度的演進,
同時也真實記錄了大稻埕地區繁華起落的歷史記憶。
「順天外科醫院」創辦人謝唐山醫師為臺東卑南人,不但是第一位完成正式
西方醫學教育的臺籍外科醫師,其原住民的身份,更是臺灣在地的驕傲。
迎娶大稻埕富商李春生孫女,而晉升富紳階級,跨足醫、政、商界,
更為這段歷史添加傳奇的佳話。
謝唐山於1907-1909年間,也曾於滿州營口同仁醫院任職,
為臺籍第一位赴滿洲行醫的醫生。
此外,謝唐山以醫師身份與富紳階級聯姻,從其參與過的重要時事,
更顯示謝唐山於大稻埕具有相當高度之名望。
1911年的一場強烈颱風,導致大稻埕傳統家屋嚴重崩壞,當局遂下令禁止傳統建築。
同時,受到本町新建日本帝國式建築的影響,保安街84號與大稻埕大多數的街屋相同,
都採用以磚造牆面及黑瓦屋頂為主的不燃性建築型式。
而推測原為木質材料的地板與樓梯,以及屋後增建之樑柱皆改為鋼筋水泥建材。
建物立面則以灰色洗石子處理,
開窗承襲日式窗,亦為木質窗櫺,採上下開啟方式之風格。
「大稻埕保安街」俗稱「舊市場」,是日治時期臺北市各町人口密度最密集處。
為滿足人口快速成長而導致的醫療人力需求,多家著名的私人診所遂於此開業,
亦為大稻埕地區重要的西方醫藥產業,至今仍可見多處藥房、診所林立,
因而有「醫生街」之稱。
大千百貨堪稱台灣本土自營百貨商場鼻祖,
登錄歷史建築後,保留建築立面,見證大稻埕過往繁華。
延平北路六○年代為北市最繁榮的商街之一,金飾、精品業林立,
男婚女嫁前,習慣先來採買嫁妝,盛極一時,老台北人印象深刻;
大千百貨當年與寶慶路遠東百貨、中華路第一百貨齊名,
堪稱台灣本土自營百貨商場鼻祖,
後因都市變動,商圈東移,已歇業超過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