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馬關條約大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總督府領台殖民後深刻體悟從淡水港上岸

的各項物資運送到台北內地的重要性。總督府毅然決定將清末台灣巡撫劉銘傳時期所鋪設

的台北-基隆段輕磅鐵軌(36/碼)拆下來改舖台灣最早的支線鐵道淡水線

最早的通車營運計有台北、圓山、士林、北投、江頭,與淡水驛站,

後續增加大稻埕起站、北門、大正街、雙連、宮之下與唭哩岸等五個中途乘降場。

 


 

 北投曾是凱達格蘭平埔族人的聚落而得名,「北投」是凱達格蘭平埔族「女巫」用語,

北投地名由此而得沿用至今,但讓北投聞名於世卻是大屯山腳下的硫磺礦溫泉區,而非淡水線通車

途中的北投驛站附近。




這就是為什麼1916年台灣總督府會增闢北投驛站抵達溫泉公園觀光遊憩區,

長為1.2公里的支線,當然這條支線可稱為浴場線或泡澡專線。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給了支線終點站命為名「Shinhokuto」「新北投乘降場」。


191641日新北投乘降場首日通車啟用,同時也開行蒸汽自動客車來運送泡澡

乘客往返於此門乘降場-新北投乘降場區間運行。




1988年配合北淡線鐵路改建而停駛,台北市政府於1898年12月16日將新北投車站

贈予彰化縣花壇鄉的台灣民俗村,但也因此,新北投車站幸運地保存下來,

這個車站對台灣民俗文化村的遊客來說也許是一個不甚起眼的景點,

但對於台北人、北投人而言,卻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與意義。






20多年後,新產權人日榮公司同意將車站無償捐贈台北市,

接下來就是如何重建、重建在哪的問題。



最後決定將車站重組於離原址50公尺遠的七星公園,

而在實際「重組」時,外觀、新建材亦多有問題,

致使文史團體對此詬病不已。






然而,

以木造建築本身即難以保存的不利條件下,

能予以大致復原,且重拾起歷史的追憶,

也就難能而可貴的了………

其餘的

也就無需苛求了吧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