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七十一年新竹市議會成立初期,由於縣市分治, 劃分細節混濁不明,議會僅能暫就
原新竹市民代表會竹蓮 街會址作為臨時棲身之所,一切軟硬體設施因陋就簡,民 眾洽公深為不便。
民國七十八年十月廿八日,新竹縣議會遷移縣治竹北市,新竹市議會得以遷入中正路現址。
成立之初 ,議事場所雖然狹小且設備不足,但議員同仁仍本初衷努力監督市政。
迄第八屆議會,謝議長文進有鑑於原有議事殿堂及辦公廳舍年久失修,且空間窄小擁擠不堪,
為提供議員同仁一個符合時代需求且優質的問政環境,自上任後即大力推動老舊廳舍之整修擴建工程。
整修擴建完成的議會殿堂,有較以往更加明亮寬敞的空間與先進的E化設備,
提供議員更完善更智慧的問政環境;
新增修之各審查室及簡報室,讓議會空間更加專業與多元化利用;
位於議事大樓1樓的資料館,記錄了新竹市民主憲政的歷程,保存了代議制度的點點滴滴,
身在其中讓人更能體會民主憲政的變遷與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
以日本江戶時代工法興築的議會後花園,老樹環繞、亭閣水塘,別富雅趣,
成就議會殿堂外一處靜謐的世外桃源,也展現新竹古城的文化底蘊……….
可惜無法親臨花園。
由此看來,新竹市議會議事大樓約興建於民國八十年。
其實,市議會前的石獅更有故事性。
新竹市議會前石獅怎麼來的?
《聯合報》報導,民國50年代初期,前議長鄭火龍篤信風水之說,當時市議會的
對面是一家中德醫院,其建築尖頂正對市議會,如同「直插議會中段」,
於是,就在議會加裝15面反射鏡子,還在大廳壁上繪了一隻火龍;
不過,鄭火龍一趟金門行之後就生病,也有議員牢獄之災,被認為是反射鏡及火龍
的功力不足以鎮住對門芒刺,於是就再找上這對石獅子,做為辟邪之用。
這對石獅子正是以前新竹神社的狛犬。
雖說是神社的狛犬,但在這兩隻身上卻找不出絲毫屬於東洋狛犬的特徵,
而是道道地地的閩南石獅。
話說一百多年前,新竹的望族「林占梅」特別從大陸請名師來台,
用上等石材雕刻一對石獅,打算放在林家祖祠前。不過後來不知什麼原因,石獅雖已造好,
但祖祠卻還沒修完,所以石獅先安置在當時剛完工不久的試院前。
沒隔幾年日治時期來臨,林家祖祠被徵收成為地方法院,這對獅子也就無家可歸,一直擺在試院。
然而好景不常,沒多久即碰上「市區改正」,試院被剷掉成大馬路,獅子就移到武營封存。
待武德殿蓋好之後,才又搬出來放在武德殿前。
新竹神社完工時,當時的新竹州知事古木章光用自己的名義把這對石獅奉獻給神社,
安在神社鳥居前面。
換言之,此時它們的身分就轉變為神社的狛犬。
戰後,民國三十七年,獅子從新竹神社遷移到中山堂。
民國五十二年再遷到現在的市議會前擺放迄今………..
真可說是顛沛流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