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岸內糖廠未興建之前,當地原為鹽水港的一個小聚落,俗稱「新岸內」。
1907年,日本強制收購舊鹽水港製糖會社,正式定名為「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
社長、副總經理、係長……..等高級幹部清一色為日本人。
日本政府為使遠在他鄉的日本子民有一心靈寄託之所在,強制要求住在岸內國小附近的居民
遷村至「松仔腳」和「牛稠仔」,以興建神社及糖廠的日式宿舍。
1903年,台南糖商王雪農等人創設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
並於台南州新營郡鹽水街設立新式製糖工場。
1905年,製糖工場正式開工運轉,每日壓榨甘蔗量為1000公噸。
1907年3月,堀宗一等人繼承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並沿用其名;
於新營莊設立製糖工場,稱第二工場 (後為新營製糖所),每日壓榨甘蔗量為1000公噸,
位於鹽水的製糖工場則改名為第一工場 (後為岸內製糖所第一工場)。
1910年,於岸內增建每日壓榨甘蔗量1200公噸的第三工場 (後為岸內製糖所第二工場)。
戰後,屬台灣糖業公司第四區分公司,改名為岸內糖廠。
此一神社應是原本糖廠社內所設置,
光復後為了興建岸內國小以安頓糖廠員工的小孩就讀,而將之拆除。
如今僅存下一部分石燈籠,以及一對石狛犬…….
嚴格而言,是僅存遺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