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不老泉位於彰化市內,是彰化市舊水源地的慢濾池與清水池,
2002年11月20日公告為歷史建築。
該建築曾在2001年入選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的第74名。
當年為了改善彰化地區的民生用水問題,日治初期地方即有興建自來水之規劃,
日治時期明治三十年(1897)2月,彰化衛生組合設置鐵管將八卦山山麓湧出之泉水送至彰化支廳
與彰化公學校(今中山國小)前,另外設有水槽與給水栓以供應彰化市街部分用水。
明治三十七年(1904)彰化支廳開始規畫正式自來水系統,
於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5月正式動工;
水廠設在八卦山山麓,工程耗資46500圓。
該工程於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完成後,於同年4月1日開始供水。
後來因作為水源之溪水受到汙染,
遂於大正二年(1913)建造慢濾池與清水池(即不老泉)以過濾,
其工程在隔年完工。
而此後由於彰化人口增加,又在大正十五年(1926)興建以貓羅溪為水源的第二水源地;
該水源地在溪畔設有集水井,並將其溪水引到龍山抽水站集水井內,再送到山上淨水場過濾淨化。
隨著時代變遷,不老泉現在只剩下加壓調配水量功能。
其建築外觀有文藝復興樣式的裝飾,兩座門廊上面分別刻有「不老泉」與「地靈釀出甘漿」字樣;
自來水即是從「不老泉」進入過濾設施,再從「地靈釀出甘漿」處流出以分送至各用戶。
其名「不老泉」之由來,是因昔日其所在地泉水源源不絕。
不老泉年代久遠,當年係因泉水的源頭-無名溪的水質良好、源源不絕,
而有「地靈釀出甘漿」之美名。
脫俗雅致的稱號加上採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劇院的建築形式,
拱門的山牆門飾搭配兩端的柱頭設計,具有相當獨特的風雅,
雖然經過多次整建,
依然保有其原始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