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1054.JPG - 和美  鄉飲賓  許啟迪墓

明永曆十九年左武衛武平候劉國軒率兵駐此,自此兵丁開拓,是為本地開闢之始。

繼之泉州人施長齡、楊志申,以及清康熙中葉時泉州人吳洛、黃榜等來線西堡墾殖或自鹿港登陸,

或自諸羅北上,招工買牛,引水開地,各地逐漸開闢。

 

DSC01044.JPG - 和美  鄉飲賓  許啟迪墓

 

康熙六十年始設半線堡。雍正年間,東西第一、二圳即行創設。

乾隆五年楊志申、施士安又開創福馬圳。乾隆二十七年分為半線東西二堡。

東西第三圳於乾隆三十一年復由楊志申開創,灌溉系統大備。

迨至道光十年,本地即有三十六莊,以地大闢矣……..

 

DSC01045.JPG - 和美  鄉飲賓  許啟迪墓
( PS : 此區疑似原有大型古墓,目前似已遷葬 )

 

「大霞佃庄」隸屬於線西堡。

大正九年(1920) ,該庄改制並改名為「大霞田」大字,

隸屬於臺中州彰化郡和美庄

 

DSC01046.JPG - 和美  鄉飲賓  許啟迪墓DSC01043.JPG - 和美  鄉飲賓  許啟迪墓

 

南佃乃因位於大霞佃之南,早先叫作「霞佃尾」,亦即現在的「下佃尾」;

庄內以霞佃尾及山寮 (又分頂寮及下寮) 為主。

居民姓氏以曾姓、許姓、陳姓、洪姓、張姓、柯姓為多。

 

DSC01054.JPG - 和美  鄉飲賓  許啟迪墓DSC01047.JPG - 和美  鄉飲賓  許啟迪墓

此墓主人之清光緒年間鄉飲賓許啟迪

應該就是當地人士吧 ?

 

 

鄉飲賓,即鄉飲酒禮的賓介。

鄉飲賓官階在清朝時相當於八至九品,官階雖非頂高,也非應試得來,但卻頗得眾望,

官位主要是受仕紳或官員等推薦,有時也拿來當作招安,

鄉飲賓也具有調和鼎鼐地方事務。

 

DSC01053.JPG - 和美  鄉飲賓  許啟迪墓DSC01048.JPG - 和美  鄉飲賓  許啟迪墓DSC01049.JPG - 和美  鄉飲賓  許啟迪墓

鄉飲酒禮雖然只是一種地方性質的禮儀,起源於宋代,盛行於明清。

這種以宴飲為形式的禮儀,要求各府、州、縣行政長官代表朝廷親自到場參加,

以表示對宴請賓客的尊重,同時彰顯禮儀的隆重。

 

其次被邀請參加鄉飲酒禮的賓客均為當地身家清白、齒德具尊的耆老鄉紳,

其中致仕官員被稱為大賓,年高有德者被稱作僎賓,年稍長、有德者被稱作介賓。

一般均統稱為鄉飲賓。

 

為了表彰鄉飲賓在地方的德行義舉,除了按照規定頒發給鄉飲執照以為憑據外,

地方官員們還要贈送牌匾以示榮耀。

同時鄉飲賓還要由督撫上報朝廷,經禮部奏請皇帝批准,賞給頂戴。

 

DSC01052.JPG - 和美  鄉飲賓  許啟迪墓

DSC01050.JPG - 和美  鄉飲賓  許啟迪墓

DSC01051.JPG - 和美  鄉飲賓  許啟迪墓

(  清例贈  鄉飲賓  啟迪 許府君之墓 )

線西三十張犁地區(含頂犁、下犁 )招佃而來的移民,

以陳、柯、王、黃,許,謝等姓氏為主,

其中許氏來台祖,原居福建省晉江縣,來台時入墾下犁,

分布於九鄰,屬於庄中一帶,另十五鄰也有一部分。

 

 

泉州許氏郡望堂號有高陽、汝南、河南、瑤林、蓬山、西花、

賜恩、鳳山、三山、蕭山。

 

 

此墓也有可能與之有關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