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241181.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

吳氏為晉江歷史上的一大望族,在晉江生息衍傳,歷史悠久,人丁興旺,代有簪纓,名人輩出。

在各個歷史朝代中,晉江吳氏族人,為逃避天災人禍的磨難,或太平盛世為拓展商務,乘著晉江梯航萬國舟楫之便,

移居世界各地,及播遷中國各省各市各地,子孫遍佈海內外,

成為海內外諸多吳氏宗親尋根的祖籍地。

 

 P9241133.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P9241134.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

福建是吳姓分布較多的地區,主要分布於崇安、建陽、浦城、福州、連江、莆田、泉州、惠安、晉江、

南安、安溪、永春、同安、廈門、漳州、雲霄、龍巖、寧化、連城、上杭等縣市。

 

在晉江市境內分佈廣,人口多,主要城鎮及農村均有吳氏的族人聚居。

P9241158.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

 

主要地區如 : 

磁灶鎮下官路、安海鎮靈水、青陽鎮大霞浯、英林鎮內坑、金井鎮圍頭、福全、溜江…….等地。

P9241160.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P9241169.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

 

晉江吳氏宗支繁多,各居住地各宗支互有穿插,同一個地方又多有支派,但各宗支均有小宗派世系圖,昭穆序明,

諸如梅溪磁灶篤公 (先舉公 ?) 派世系,晉江龜湖象畔十一郎公派世系,晉江靈水興甫公派賴翁公分支世系,晉江燕支履素公派世系、

晉江龍湖岱陽錫坑潯陽公派分支世系等等,

但歸根溯源稱延陵為郡望,都是延陵季子之後…………..

 

 P9241172.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P9241174.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

 

 磁灶現有的地域只五十六平方公里,位晉江市西北,

五塢十八曲的梅溪穿境而過,地下埋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優質瓷土,山坡上長著

供燒磁用的馬尾松,地傑人靈,自西晉武帝(265)始,一千七百多年來,以盛產陶瓷而名播海內外,

歷史上吸引了眾多姓氏在此居住繁衍生息。

P9241173.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P9241175.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P9241171.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

 

最早在磁灶業陶的先民,並非姓吳,而是張氏、程氏,

在下官路雙溪口發掘的南朝古窯址內,古陶瓷有張金記銘文,在程坑宮出土宋,

元陶瓷上,有程幹,程二,程氏工夫等銘文為證,

 

P9241170.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

P9241178.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

P9241176.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

 

磁灶吳氏祖先一世祖篤公(12211278),是在宋末元初才由南安黃龍遷入,

吳氏開始在磁灶繁衍,到清末,坊間則有陳林半天下,蘇吳占一半的傳說。

P9241179.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P9241180.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

 

其實在五代之前磁灶已居住有吳氏族人,從事制陶燒窟工藝,在下灶的後壁山古窟的遺址中,

所發掘的圓柱托座上,刻有吳字銘文。

可充分說明吳氏入閩的歷史。

P9241188.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P9241181.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

 

 

現按磁灶吳氏宗親會丁卯年(1987)重修之譜記述。

梅溪磁灶一世祖篤公(或曰先舉公),生子二,長觀者字仲璧,次子觀用。

篤公由南安黃龍分居晉江梅溪寶山以陶瓷為業,歷世浸淫詩書之澤,元朝初年,積德累仁以維其家,

由是聲譽益隆而奕葉愈盛,遂為梅溪吳氏之望族。

 

現磁灶多數子孫屬觀者(或曰仲璧)派下。

P9241182.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P9241183.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

 

 

史載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故于姬為姓,吳姓出自姬衍,肇基太王,來自西歧,上溯受姓始祖泰伯公,歷時已逾3276年,

泰伯公原為周太王古公亶父長子,為讓位給三弟季曆以及昌(周文王)乃率二弟仲雍引退,藉采藥為由,避居荊蠻(今無錫一帶),

其謙德風儀,守護甜心 ,高風亮節,感動當地民眾,擁戴而建立吳國。

後世子孫,遂以國為姓,此為吳姓之源流。

P9241185.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P9241187.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

司馬遷作《史記》讚曰:噫!若季子者,高風亮節,高人一等,豈後世一節一曲之士所可得而擬者哉 !

觀其生蠻夷,行禮適義,聞樂知政,究觀人情,深識國體,非學而知,天性然也。

季札的封地在延陵(故址在今江蘇常州市)之故,季札的後裔,遂以延陵為郡望,

並以三讓、讓德等作為堂號。

 

這也是吳姓以讓德作為堂號的由來…………

另外亦有常用延陵衍派的 。

P9241184.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P9241186.JPG - 磁造  下官路傳統民居02

 

嘉慶九年(1804)磁灶人吳鞍渡海來台,最先居於鶯歌大湖兔子坑(今龜山兔子坑),

不久因漳泉械鬥,輾轉遷移至鶯歌尖山埔街一帶。

他們以附近黏土為原料,積極投入陶瓷生產,此處遂成為鶯歌窯業的發源地。

 

這也是鶯歌陶瓷業的起源。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