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新坡因有多條交通要道經過,發展後來居上,是全區最大之市集。
早年介於中壢青埔和張厝之間,為一大片新墾地,為了灌溉而築了許多新池塘,
而散佈在池塘農田間之家屋就以新坡為名。
今之觀音區習慣上也分為三個地區:觀音地區、新坡地區和草漯地區,三區面積大小相若,各有一市街中心。
觀音地區包括觀音里、廣興里、白玉里、武威里、保生里、坑尾里、三和里、新興里、大潭里;
草漯地區包括草漯里、富林里、樹林里、保障里、塔腳里、草新里;
新坡地區則涵蓋了新坡里、大同里、崙坪里、廣福里、上大里、藍埔里、富源里、金湖里、大堀里等地。
觀音地區指大堀溪以南,坑尾以西地帶,包括觀音、白沙屯、大潭、茄苳坑、三座屋、坑尾地段及坡寮一部分。
早年移墾較其他二區有成就故莊役場設於觀音。但日治時代後,交通改道,發展變緩。
草漯地區即本區東北角,指大堀溪以東地帶;範圍最小,卻是最早開發地區。
新坡地區包括新坡、上下大堀、苦練腳、下青埔、崙坪及坡寮一部分。
發展迅速是在日治時代以後,尤其大正十三年(1924)桃園大圳完成後,農村的繁榮,使其與觀音地區立於分庭抗禮地位;
觀音地區雖為行政中心,但全區的農會和郵局卻在新坡。
公路交通發達後,新坡以接近中壢,地當中壢往觀音中途,且為南北往新屋、大園道路交會點,
市況繁榮程度其實是超過觀音的………..
「觀音公學校新坡分教場」創立於日治時期大正12年(1923),為新坡國小的前身;
教職員宿舍則於1945年落成,至今約有70年歷史。
外表斑駁的教職員宿舍有5棟,其中4戶仍有退休教職員居住。
市政府文化局現勘,可望將宿舍登錄為「歷史建物」,
預計修復做為藝術展演、工作坊場地。
可惜造訪之時,未能先睹為快………
新坡老街上保存的街屋並不多,且多數為日治較後期所建,
由此也可證明 :
新坡的發展較慢於觀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