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1767.JPG - 石岡的舊街印象

石岡早期為拍宰海平埔族、樸仔籬社群、社寮角社群及泰雅族出沒之區。當時此地稱為『石崗仔』,

石崗是石山丘的意思,因為大甲溪在此納入新社溪,其坑口形狀如甕缸,裡面滿佈粗石,故有此稱……

29260_25563.jpg - 石岡的舊街印象

 

漢人移入開墾始自清朝康熙末年,至乾隆年間,漢人墾拓已擴及今日土牛里,

當初共築有19個土牛堆為漢番之界,並嚴禁漢人越界進墾,之後,也定名為土牛里。

日治初期改設石崗仔庄,台灣光復後,改稱石岡鄉,五都改制後再改為石岡區沿用至今。

 1388047643-1409429183.jpg - 石岡的舊街印象

 

石岡區早期移民向以中國大陸的潮洲府人為主流,尤以大埔縣籍所佔比例偏高,與鄰近之東勢區等地雷同。

客家人在石崗區佔大多數,係全國客家重點發展城鎮之一,居民姓氏分布以劉、黃、林、張、郭、連姓等所佔比例最高,

形成石岡區以上述七大姓為主流。

石岡位於豐原與東勢之間,地處大甲溪南岸,本區面積不大,是一個小而美的城鎮。

DSC01772.JPG - 石岡的舊街印象DSC01770.JPG - 石岡的舊街印象DSC01771.JPG - 石岡的舊街印象

石岡老街就位於今石岡街,鄰近台3線和東豐自行車道綠廊,由「林鐵」改建的自行車道上面,並有石岡車站的舊址,

而過去老街的繁華,也因這座車站而興起,隨著林鐵沒落,石岡老街經歷兩次大地震,過去榮景不僅不在,且以被鋼筋水泥

的現代建築取代,

而現在這裡除了保留舊穀倉外,石岡街上僅剩幾棟建築物保留日治時期的木造平房。

4165460923_04e9a61545_o.jpg - 石岡的舊街印象

萬安宮位於石岡街上,是村民的信仰、精神寄託中心。

於清光緒17(1891)初建,並於民國57年重建,主祀太子元帥 ,

配祀關聖帝君、天上聖母 、五穀神農大地、註生娘娘、觀世音菩薩、太歲星君、福德正神等。

DSC01769.JPG - 石岡的舊街印象

萬安宮為石岡地區的老廟之一,

大約在200多年前原漢經常衝突,原住民出草殺害百姓村民使得人心惶惶,祈求太子元帥保佑。

果真只要每當香爐發爐,必有原住民來襲,因此在清光緒17(1891)合議興建廟宇供奉太子元帥,另以外石岡崁下講道堂的

關聖帝君作為戒鴉片的場域,香火鼎盛,萬安、九房爭相奉祀,

最後執筊決定金印、令旗奉於萬安宮,金身移往九房村廣興宮。

DSC01773.JPG - 石岡的舊街印象ea50795b.jpg - 石岡的舊街印象

 

石崗農會日式穀倉,日治時期遺留至今的農會舊穀倉,為一取台灣杉木打造的建築,昔日為儲存稻米使用,

現用雖然已失去其功能,但古樸的外貌、悠遠的歷史仍深具有探訪價值,

現為石崗區境內重要歷史建物之一。

 

DSC01774.JPG - 石岡的舊街印象DSC01775.JPG - 石岡的舊街印象

 

穀倉建築之建材使用台灣杉木,並採大柱大樑及大量牆面的斜撐工法,以竹片為骨幹、敷以黏土,以減輕大部份

建材重量,並增加抗震功能。

建築物為三樓式設計,一樓採挑高式建築,總高度約為一般樓房四層高,當時作為稻米儲存、精製的處所。

目前僅開放一樓供民眾參觀。

 

s_石岡鄉農會碾米穀倉_調整大小.jpg - 石岡的舊街印象

 

石岡消防分隊廳舍是日治時期的石岡分駐所,921地震時,因前方圍牆及舊衛生所、辦公室倒塌,曾於民國九十年修建;

前石岡鄉長劉宏基表示,石岡消防分隊土地是由其家族祭祀公業捐贈,於民國卅年興建完成,歷史比石岡農會舊穀倉還悠久。

 

DSC01767.JPG - 石岡的舊街印象

 

由於石岡消防分隊建築造型特殊,有別於一般消防隊建築,且具七十多年歷史,歷史悠久又美觀,

成為許多建築迷朝聖拍照的熱門景點;

部分民眾也認為石岡消防分隊建築深具特色及歷史意義,建議市府列入歷史建築,加強維護保存。

 

DSC01768.JPG - 石岡的舊街印象

 

 

其實該建物即曾於民國九十一年被列入評估,

惜因該建築曾改建,當時專家學者審議未通過,才未納入歷史建築。

基於地方民眾反映,加上石岡消防分隊建築主體保存狀似良好,

 

 

個人認為具有保存價值,應加以整修並進一步活化使用……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