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石獅地名,源於今寬仁鳳里庵--石獅亭。
隋代之前,此地尚為荒蕪,因有一條永寧沿海鹽場通往泉州的大路在此庵前經過。
鳳里庵前建一石亭,內有觀音坐像,外有一對石獅子,民間俗稱石獅亭。
人們常相約在此聚會,久而久之,石獅亭就成地名,
在清代官方文書、私承族譜等文字中均有石獅地名之記載。
鳳里街道是石獅的主要商圈,也是石獅發源地,
隋代之前,此地尚荒蕪一片,僅有一條由永沿海鹽場通往泉州的大路在庵前經過。
這個也是地圖上顯示此區名為庵前的由來。
根據地方文史學家考據,前人經常約定以觀音亭庵前石獅子為目標碰頭相聚,逐漸形成市集。
也由於隔鄰就是城隍廟,這裏也成了香客行香禮佛的必經之道。
目前鳳里庵隱在舊街區裏,依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鳳里新商圈九二步行街係拆遷鳳里南側之七十畝公產如道路體育場和五十畝民宅重建,曾遭遇居民激烈的抗爭,
現在則成了市民逛街購物的天堂。
鳳里北側的舊市區以鳳裏庵為界,以南和平路城隍街一帶仍然以舊市集的姿態呈現,
每日早晚都擠滿人潮,熱鬧程度不輸給士林夜市,是逛街尋舊最好的去處……..
據清代《溫陵商氏家譜》記載:先代在永寧,遭倭亂出走,曾背負永甯城隍爺,金身大如十歲孩兒,
偃蹇至石獅,安之土地祠廟中。蓋暫寄居也。
又相傳,至萬曆二十年(1592),信眾在券內(今寬仁)興建城隍廟。
而從石獅城隍廟中現存《重修鼇城遷建石獅城隍廟記》(乾隆四十三年立)的說法,
現存石獅城隍廟的建築規模奠定于清康熙於末年(1667)。
1989年,在政府有關部門支持下,旅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及國內信眾的慷慨捐款,集資三百多萬元,
於1990年興工重修。
只是整修過後,已找不到太多的古意……..
相傳清代時,此地有一地公館,館邊環築圍牆以囚不軌之徒。
囚徒家屬為探牢之便,在環圍附近搭蓋茅棚草屋居住,故稱為環內,也寫作券內。
後來,因能容納雜姓混居,人煙聚集,遂取行寬仁大義之意,地名雅化為寬仁。
糖房街南北走向,位於城隍廟東南側前方,是各地香客到城隍廟、鳳里庵行香禮佛必經之道。
商販在此經營糖果、糕餅,也有開設糖製品手工作坊的,故取名為糖房街。
現在的民生路即昔日舊街道的輪廓,街道兩側多為二至三樓的街屋建築,
襯托著如同泉州中山路一帶殖民地風格建築的一些式樣。
部分山牆立面的泥塑則被胡亂牽扯的雨棚等遮掩,
看不出整個完整的街衢,有些可惜…….
據說城隍廟後方巷弄之中有一牌坊,因事先資訊未完備,因而錯失。
內心悵然不已。